摘 要: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作為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職業學校有著重大責任。英語教學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及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不過中等職業學校教學主要是以就業為導向,但由于受到英語教學時間及生源質量的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日益變淡,致使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始終無法提高。本文簡要概述了當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提高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教學改革;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1.目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要想提高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了解作為學習主體——學生的各項特征,以便做到因材施教。中職學生年齡在十六歲左右,正處于青年初期,很多學生在初中時的學習成績并不突出,再加上各種因素影響,從而失去了進取心,在英語學習上缺乏主動性,沒有足夠的信心,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2)學習內容無法滿足專業性需求。英語學習內容應符合中等職業學生的實際性和發展性特征,而中職英語學科的學習內容在職業教育的課程設計中已經定型,對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有明確規定。中職院校各專業截然不同,但又都按照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使用統一教材,這樣就造成相同的學習內容無法滿足不同專業對英語的個性化需求。
(3)教學目標不明確。中等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學目標可以在教學大綱基礎上進行微調,不過具體到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時不明確,沒有具體的定位。英語教學目標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引導,教學目標不明確,會導致教師對教學方法、教學媒體及教學內容沒有清醒的認識,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4)沒有建立完善的英語教學評價機制。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成果的檢驗,其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都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平時的成績評定主要是英語教師做出評定,期中、期末考試多以客觀題出現,單一的總結性評價無法激勵學生進步。
(5)英語教師素質普遍不高。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只有具備高素質和高水平才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在現實中,英語教師進修并沒有得到校方的足夠重視。
2.提高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
(1)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傳統的中職英語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整個課堂教學活動采用“一言堂”的教學形式,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因此要轉變這種傳統的教學觀念,應以學生為主體,明確中職教育中基礎英語的教學目標,以職業技術教育目標為基礎,確立能力為主的主導思想,強調以“用”為核心的教學目標,使英語教學充分服務于專業教學。
(2)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英語教學要重視對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培養,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很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這就要求學校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興趣是求知的動力,情感體驗能夠促使學生愉快地享受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將學生的認知因素與意向因素相結合。
(3)提高英語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在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有力保障。教師不僅要會教課,還要進行科研工作,當一名合格的、有實力的英語教師。
(4)優化英語課堂教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教學效率,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實際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優化。此外,還要優化教學方式和評價形式,充分發揮合作、創新學習的作用,采用形成性評價系統來激勵學生進步,改革英語測試形式,從多個環節提高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以就業為導向的改革與發展職業教育已經達成社會共識,在“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下,中等職業學校的文化基礎課教學在不斷深入改革。而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英語學科日益被淡化,同時英語課時也被削減。不過,在全球經濟發展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際合作、交流日益頻繁,這就需要具有英語技能的綜合素質人才。英語教學在這種新形勢下,面臨嚴峻的挑戰。
參考文獻:
[1]陳文淑.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效率提升與教學模式改革分析[J].科技資訊,2014,(19):175-176.
[2]高 燕.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職業技術,2014,(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