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理念的更新,情境模擬的體驗式教學越來越多地開始主導教學課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如何運用體驗式教學,將學生真正帶入到心理學的世界,是所有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教學問題。本文就如何提高體驗式教學在中職心理健康課中的教學價值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促進教師更多地轉變思路,更加靈活地掌控心理健康課堂。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中職;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一、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在新型教育理念下,以體驗為教學先導的綜合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引領學生走入內心的真實世界,挖掘潛意識里的認知結構。教師通過合理化的自主體驗指導,使學生能形成自我拷問的情感框架,在實踐中感悟和自我提升。整個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和信任,教師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摸索出真正差異性的體驗式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參與,師生間的良性互動,緩解由于叛逆期給中職生教育帶來的困擾。
二、運用體驗式教學在中職心理健康課的教學建議
1.體驗式情境教學——任務卡指令
任何教學課堂中,情境教學都能幫助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在中職心理健康課上,教師要合理化地設置教學情境,任務卡指令就是不錯的選擇。教師在課堂前,先滲透心理課堂的主要授課內容,分組進行任務卡的下發。對于不同的中職生下發不同的任務卡。班級男女比例、班級學生的性格趨向、班級普遍課外話題等都會影響教師的任務卡指令下發,教師要將課堂內容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以“拒絕盲目從眾”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就時下最熱門的社會話題下發任務卡,在學生任務卡中明確指令學生需要搜集的資料,并且要求學生對自己要表達的內容進行資料整理和匯總,要在課堂上進行集中發言。學生需要清晰地闡明自己的獨到見解,從不同角度分析盲目從眾對學生獨立人格建立所產生的弊端。教師要對學生任務卡指令的完成情況進行驗收和反饋,與學生平等溝通。任務卡指令旨在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在社交情境中完成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促進中職生健全責任意識。
2.體驗式互動教學——師生交流會
中職生本身對枯燥的課堂學習興趣不濃,如果教師一味地采取“填鴨式”講授方式,學生對于心理學知識學習的參與性會降低。教師要在課堂中建立一種良性的溝通模式,促進教師和學生的高效教學互動,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師生交流會。首先,這樣的課堂要求教師必須實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了解這階段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最大的心理需求,教師和學生可以采取圓桌會議的方式進行交流,就學生間的普遍問題和個性化問題進行相應的案例分析。在整個交流會上,學生可以最大化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和指導。其次,教師在師生交流會上會發現許多平時看不到的心理隱患,教師需要仔細觀察和分析,將這些問題在以后的交流會上提出來進行討論,既解決實際問題,又不觸碰學生的自尊底線。最后,教師要掌握交流會的核心部分,就是通過與學生的有效交流,教師能積極地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反饋,使學生在和教師的溝通中建立信任感和融洽的師生關系。
3.體驗式創造教學——心理冥想
中職生處于思維和情感的碰撞期,這階段的學生創造力很豐富,極力想要自我表現,教師應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質合理運用,在中職生的心理健康課堂中添加心理冥想的特殊教學板塊。心理冥想在心理學上類似于印度瑜伽的冥想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心理引導,深層次挖掘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創造性地體驗自己的潛意識。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心理冥想時可以選擇一個共同的主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心理行為進行思考,并結合心理知識對自我行為進行分析。
教學理論認為“教無定法”,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最大化地提升教學成效。體驗式教學是在新型教育理念下應運而生的,能夠更好地輔助中職生的課堂教學,只有將這樣的先進教學理念融入到中職生心理健康課中,才能幫助中職生在體驗中思考和領悟,助力中職生成為高質高能的社會棟梁。
參考文獻:
[1]曹 惠.追尋體驗的魅力——淺談體驗式教學活動在心理健康課的運用[J].吉林教育,2015,(2).
[2]薛芳靈,楊繼強.體驗式教學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青年文學家,2010,(17).
[3]俞國良,李 媛.心理健康教學參考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