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官場現形記》中具有許多敬語現象。本文從言語行為理論出發,對其中的敬語行為和言語關系進行分析說明,展現敬語的言語行為特點。敬語和一般的語言行為別無二致,通過字面的描述和表達,對說話者意圖和含義進行準確傳達。
關鍵詞:《官場現形記》;敬語;言語行為
《官場現形記》是李寶嘉所著的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是極具代表性的譴責小說作品,以犀利的筆觸和激烈的言辭揭示了當時官場的黑暗和丑陋,極具社會現實性。
一、敬語的定義
敬語一般是指對尊長或者貴賓的禮貌性話語,謙恭而有禮。對于敬語的定義眾說紛紜,但詳細來看,從整體上都沒有脫離“敬”的中心,所以約定俗成地將行文中具有表達敬意功能的詞語和句子統稱為敬語。
二、敬語和言語行為的關系
言語行為的社會性決定了其受不同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比如社會文化背景、交際對象的地位等。而敬語作為一種言語交際的方式,具有明顯的言語行為特征。話語者通過字面意思的表達,傳達出真實的想法和意圖,直接間接地影響受眾者。作為言語行為方式的敬語,可以是表達類,也可以是指令類,這表明敬語的命題話語不僅可以使受眾接受并采取與話語者所表達的相適應的行為,還能夠表達出一種謙和尊敬的心理狀態。由此可見,敬語和言語行為有著密切的關系?!豆賵霈F形記》中體現言語行為內涵的敬語現象如下。
1.指令類的敬語言語行為
第四十三回中眾人夸隨鳳占之子是“犁牛之子”“跨灶之兒”,典故的使用展現出敬語的言語行為,不僅在言語上表現了對隨鳳占的尊敬之意,還對話語的使役性有極大緩和,使言語行為更加順暢自然。這樣的表達,可以化繁為簡,用經典的故事表達更深層次的含義,而且還能夠使句意的整體表達更富張力,內涵愈發深刻。
2.謙敬類的敬語言語行為
第二十四回中錢太史所寫的字為徐尚書等人所見,自謙說自己的字“污大人先生之目”且不過“玩玩罷了”。從字面來看,這是說自己的字不值一 看;但其實是通過謙卑的方式表現自己對眾人的尊敬,是一種謙和恭敬的心理狀態。
三、敬語的分類
《官場現形記》中所提到的敬語言語行為,可以分為直接表敬語和間接表敬語兩種。直接表敬語主要是用于他稱,具有外向型語義指向、敬重意義態度的言語行為,間接表敬語主要是用于自稱,具有內向型語義指向和謙遜意義態度的言語行為。
1.直接表敬語的言語行為
(1)官場稱謂敬語?!豆賵霈F形記》中涉及較多的官場稱謂敬語,這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中森嚴的官場等級和明顯的身份尊卑,職位的高低、權力的大小決定著社會地位。在官場敬語中,雖然通過官職稱呼對方,表現了對對方的尊敬之意,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稱呼對方時往往與其實際官銜相應或者高一級官稱來稱呼,這樣不僅提高了對方的地位,表達自己的尊敬之意,也有效達到了交際的目的。
(2)涉及“老”“翁”的敬語。在我國封建社會,年歲同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相關,形成了尊重長者和老者的傳統。而在《官場現形記》所描述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下,通過在稱呼上的“老化”而彰顯被稱呼人的地位和說話者的謙卑恭敬心態。
此外,古代也易于拿“翁”做敬語,以此及彼地來看,其實“翁”同“老”有異曲同工之妙,用于敬語時,亦同年齡無關。
2.間接表敬語的言語行為
關于間接表敬語的言語行為,《官場現形記》中主要是通過貶低與自身有關的人、事、物去抬高別人或與之有關的人、事、物來進行交談和討論,這樣的方式一般稱之為謙語,從而間接體現對別人的敬意,是表敬語的互補變體。文中體現的清代官場上下級對上級的謙稱有“職道”“卑職”等。
四、結束語
敬語的言語行為主要是通過語言的敬稱和自我身份貶低而抬高被稱呼者的身份和地位,以達到交際目的,《官場現形記》是極具代表性的譴責小說,在語言上有極強的現實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1]王 靜,林 綱.《官場現形記》中敬語的言語行為分析[J].語文學刊,2012,(5):27-29.
[2]王 靜,林 綱.順應論關照下的《官場現形記》敬語及其副語言分析[J]. 群文天地,2012,(18):119-121.
[3]馮利峰.《官場現形記》語氣詞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