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農藝是中職院校農學類的主要專業之一。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和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對農藝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調整教育模式。本文基于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結合目前農藝技術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對中職院校現代農藝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進行初步探索。
一、中職現代農藝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專業課程針對性不強。中職院校培養的是初中級應用技術人才,畢業后進入本專業的學生大多需要在一線崗位工作。但現在的中職院校農藝教育的授課方式與高中文化課授課方式相似,學校的大多數老師都沒有太多實際工作經驗,過分注重課程內容的完整性以及理論的講授,照搬照抄書本內容,不知道變通。
理論與實踐脫軌。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是服務于區域經濟,現代農藝技術專業應培養出符合區域農業發展的技能型人才,但現在大多數中職院校將教學重點都放在理論教授上,不重視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專業技能素質低,達不到企業要求。中職院校學生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及各環節都應強調其實用性,在學生的培養中不能平分秋色,否則很容易出現表面上學生學到了系統的知識,但實際效果卻不理想的情況。學生遇到實際問題,不知道運用哪一點知識,如何應用專業知識。專業知識的教授要結合實用性訓練。專業技能訓練大綱要綜合各個學科的要求,突出職業技能項目和訓練的要求。
課程設置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隨著現代農藝技術的發展,新的農藝知識不斷地出現,而現在中職院校的專業知識更新緩慢,大多還停留在以前的課本知識上,新的知識不能及時在學校的授課內容里得到更新,農藝技術與實際使用。
二、現代農藝技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內容
1.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教育部門應組織人員實地走訪考察,了解社會實際中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技能推廣、經營方式等的人才能力需求,結合實際確定學生應學習的專業技能和相關課程,對現存的知識結構進行調整,融合現代農業技術理念和現代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需求,建立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
2.變革人才考核方式,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應試教育的發展形成了以試卷成績評價學生的固有模式,好學生與壞學生的鑒定標準只靠一張試卷。其實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個學生的全部,這種考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成長。為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課程水平,課程改革必須變革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考試的卷面成績只是考核內容的一部分,學生的課堂表現、實訓中的技能操作、學生的職業素質態度等內容都應該列入學生素質考核內容中,教育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不僅僅是專業知識。
3.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科學使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多媒體、投影儀、視頻展臺、交互式電子白板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采用實物展示、投影應用、多媒體音像等形式,將語言、文字、圖像、音樂相結合,彌補農業實踐教學資源難以帶進實訓室的缺陷,利用網絡及時為學生更新現代農業專業技術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的專業技能跟得上農業發展形勢。
4.完善當前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農業產品的生長發展受到氣候、地域等影響較大,教育工作者應結合農藝專業各學科特點,制訂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指導方案。統籌安排教學內容,在學校中開辟試驗田種植各類果樹、蔬菜等農產品,創造理實一體化教學環境,組織學生在農忙時節下試驗田實踐教學,將課堂教學田園化,實現課堂與田間、專業課程理論與實際生產有機結合。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和課程的整合性。這種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學校還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間組織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模擬進入社會后的實際工作環境,了解企業對職業人才的訴求,讓學生了解自己畢業后的工作現實,正確擬定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郝俊邦,張而賢.淺析中職現代農藝技術專業“課崗融合”教育模式改革[J].職業,2015,(30).
[2]吳 兵.淺析中職現代農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J].新校園(中旬),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