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慣是從小培養的,好的心理素質是在養成好習慣的同時形成的。小學階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也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孩子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教育。
[關鍵詞]:養成教育 習慣 學生一、以身作則,引領養成教育
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學校的全體教師都應注意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養成教育的培養,教師應為人師表,言談舉止、衣著住行,都應給學生作出表率,因為在小學生的眼里、心里,自己的老師是神圣的,老師的舉止經常滲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師要關心體貼生活習慣特別是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找原因,從源頭上下功夫。現在,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里隨處可見垃圾,可同學們卻視而不見。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們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長了又會重犯,因為他們意識上還得不到改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先組織班會展開討論,使學生在心理認識上有所轉變,但許多學生道理都懂,行動上卻難以改變。于是我們應從自身出發,從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熏陶,與學生交流。平時,我們教師走進學校、教室,一發現地面有爛紙就隨手把它揀起來,有了垃圾、廢紙就親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有時老師一個眼神,學生就會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很快改正。
二、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矯正學生不良心理行為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庭和社會也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學校要主動與家庭、社區密切配合,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緊,抓得好,兒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學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較快,反之就比較困難,進步得比較慢,甚至有的還會變壞。如:在放學的路上,兩位同學撿到了一個錢包,一個同學說要拾金不昧交給老師,另一個同學說我媽媽說過撿到錢誰交給老師誰是傻瓜,結果這兩位同學就把錢給分了,拿了錢去玩電子游戲,這就說明家長的影響何其嚴重。在學校里,我們有的小學生,經常遲到,不愛完成作業,或作業質量欠佳,或者上課不專心聽講,小動作多,還結伴貪玩,愛說假話騙人等等,這些都和家長的影響或他們周圍環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如:在一次教育具有不良習慣的學生時,我問他為什么沒有完成作業時,學生回答說:“我們家昨天下午一放學爸爸、媽媽就和幾個人在家打麻將,也不做飯,讓我出去玩,我說我作業沒做,爸爸就說,不要緊,這一次我給你放假,就一次作業沒什么了不起的,作業嗎,在課堂上聽懂就行了,我小時候就不做作業,考試一樣考到好成績。”我們主要通過家訪、召開家長會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取得聯系,指導家庭教育。使家長了解并配合學校貫徹落實新《守則》和《規范》,改進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極做法,共同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
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懂得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人的社會化過程,社會化的過程伴隨人的一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是不可或缺的,人只有在社會中,才能感受遵規守法對成長的重要。因此,學校要善于與周邊的社區單位取得聯系,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體驗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為我們提供的豐富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優良品德和良好心理素質。比如培訓小交警,讓他們上街執勤,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街道、公園、車站等公共場所進行大掃除和做義務“紅袖章”,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維護公共秩序的工作,讓學生從以往簡單、空洞的說教變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地養成了熱愛勞動、熱愛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好品質。
三、開展評價活動,落實養成教育
評價是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手段。及時對小學生養成教育進行評價是我們做好養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它能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榮譽感,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強,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統一。因此,我們要在養成教育的評價中樹立典型,以獎勵為主,平時盡可能經常使用口頭和體態語言對學生進行表揚和暗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周我們都要進行“雛鷹爭章”的評比,安全、紀律、衛生流動紅旗的評比和發放,每期我們都要進行“優秀隊員”的評比,樹立典型;開展“爭當升旗手”“爭當護旗手”“爭當安全小衛士”“爭當校長小助手”等活動,通過評比和開展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樣使學生的養成教育的評價具有強烈的激勵性。辛勤的耕耘結出了累累碩果,現在我班學生遵規守紀、講文明、懂禮貌,學生學習、生活井然有序,良好的班風、學風已然形成。以長補短,已具有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學生去帶動那些具有不良習慣的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養成教育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了學生的健康人格,帶動了學校整體工作的發展。
葉圣陶先生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天然。”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在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德育教育應以培養孩子良好心理素質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主,雖然近段時期孩子們的養成教育有了一定的成效,但還需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