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七廿 田偉
摘 要:信息化是當代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從農業信息化的含義和意義剖析入手,對重慶市奉節縣農業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優化策略,這將為推動奉節農業現代化的實踐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信息化;農業;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2-28
農業信息化指的是農業生產過程、農產品流通過程、農業管理過程、農村社會服務這四個方面的信息化。
農業信息化發展,對拓展重慶市奉節縣農產品市場、發展奉節現代農業、提高奉節農民收入、改變奉節的農村面貌均有重要意義。
1.奉節縣農業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近年來,奉節縣不斷完善奉節農業信息網等信息渠道建設,已基本形成縣、鄉兩級農業信息服務體系,信息工作人員及農民信息收集、加工、分析信息的能力不斷提高。但同時,奉節的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以下不足。
(1)信息整合機制不健全。奉節縣涉農信息資源分散于不同的部門,網絡建設呈條塊狀,沒有統一協調的信息資源整合管理機制和共享渠道,整體優勢難以發揮。
(2)信息價值良莠不齊。奉節縣收集到較為全面、準確的市場類信息較少,難以引導農民形成科學的生產經營模式。
(3)農民信息需求散雜。奉節縣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農業主導產業不突出,生產經營規模小,對信息的需求五花八門。
(4)農民利用信息的能力較弱。奉節縣農村青壯年中大多數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多為老人、婦女,獲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較差,市場意識、信息意識淡薄。
(5)信息隊伍建設滯后。奉節縣農業信息方面的人才嚴重缺乏,現有農業技術人員知識老化、過時,難以適應新的需求,信息工作人員基本上都是兼職,在信息服務工作中投入的精力不夠。
(6)資金投入不足。由于經費不足,奉節縣農業信息設施薄弱,鄉鎮、村級信息服務站設施比較陳舊,信息采集、處理手段比較落后。
2.推動奉節縣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1)政府積極發揮應有的作用??h、鄉、村應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制訂出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科學規劃,用政策引導、調動農民群眾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大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組織電信等企業為農民免費提供農業科技、市場流通等信息服務。
(2)多形式開展好信息服務。設立信息發布專欄或閱報欄,將收集了解的各種信息及時發布;創辦報紙圖書閱覽室;利用村廣播每天定時廣播一些農業科技、農業經濟、市場行情等信息;建立計算機信息服務中心,有針對性地收集、整理、發布信息,提供信息查詢服務等。
(3)探索農業信息服務的新模式。①服務站模式,依托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成立鄉鎮農業信息站,建成較完善的縣、鄉、村三級信息服務組織。②協會模式,在某一類農產品生產規模較大、對信息有較強需求的鄉、村,由農民中的一些種養大戶或能人把生產同類農產品的農戶組織起來,在其自愿的基礎上成立農民自主管理的專業協會。③農民之家模式,鼓勵銷售人員利用農民購買農資和趕場的時機,舉辦技術講座,傳授使用方法并介紹農產品市場行情。
(4)提高農民運用信息能力。將信息知識內容納入“農村干部素質工程”培訓系列,納入普通初中、高中和職業中學的教學內容中,納入農民“綠色證書工程”。強化農民的信息意識,提高農民獲取信息的能力,使農民能篩選、鑒別、分析、整理、匯總信息。
(5)加強信息服務組織的建設。政府組建農業信息服務組織,重點抓好硬件和隊伍建設,注重培訓、發展農業信息人員,鼓勵和扶持農民個人發展農業信息服務組織,制定相關政策法規規范運營服務。
(6)提高信息服務針對性。信息要做到與勞務輸出相結合,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農業適用技術推廣相結合,與農事季節相結合,提高信息利用率和信息入戶率,實現提供信息與需要信息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王儒敬.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瓶頸與應對策略思考[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3,(3).
[2]戴宴清.美國、日本都市農業信息化實踐與比較[J].世界農業,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