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彬
第一次聽陳綺貞《旅行的意義》是在大學的最后一年,我獨自坐火車去成都和峨眉山,只是為了見高中時心儀的一個姑娘。
那是我大學期間惟一一次遠行,除此之外,旅行軌跡更多還是在重慶這座城市里。我常常一個人背著包在重慶城區及其周邊縣城的大街小巷里亂走。我總是覺得,與其說我喜歡旅行,不如說我只是喜歡在陌生的道路上走來走去而已。我現在對那時的每段旅行都還有片段的印象,某個街角的木雕店,某個雨后的碼頭,某個夜里的燒烤攤,諸如此類。
從畢業到現在,四年時間過去了,我早已經記不清自己往返于重慶與區縣多少次,坐過多少次車,走過多少里路。我看到過四面山的彩虹和金佛山的落日,也去過春色溫柔的潼南和鋪滿落葉的北碚街道。雖然旅行的范圍只在重慶,但那些與光陰相逢的足跡,構成了我這段人生中最生動的回憶。
可是我總是覺得,自己旅行時的心態同四年前別無二致。我常常走在陌生道路上的某個時列陷人茫然。既然我對歷史和地理并沒有特別的興趣,也從來不曾以挑戰極限運動為目標,那么我看過這么多風景,見過這么多人,到底是要尋找什么呢?是我來了,我看過,就行了嗎?
對我來說,旅行的意義似乎就隱藏在周而復始的跋涉之中。不僅是因為我喜歡那種身體和心靈的雙重疲倦帶來的某種充實和安全感,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觸摸到自己的生命力。也是因為跋涉沒有終點,以至于讓每一次旅行的結束都像是一次妥協:我只是累丁,要回家了。過不了多久,這一切還是會重新開始。
于是,新年第一期,為了永不倦怠的旅行與永不停止的跋涉,我們向讀者推出了“2015重慶最美目的地”。從嘉陵江、長江孕育出來的明珠渝中區到中國龍鄉銅梁,從主打科普親子游的九龍坡到世外桃源永川,從中國溫泉之鄉巴南到三養圣地綦江,從文化重鎮沙坪壩到仙女山再到有著神秘芭拉胡的黔江……我們要借此證明我們仍然在熱切地用心地生活,而非坐視它陷于一成不變的虛無。在那漫長的沒有終點的旅途上,在那些不期而遇的動人時列,在華麗的風景定格于腦海的一剎那,我們得以讓自己相信昕有努力和堅持自有其沉默的意義,而我們仍然有能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2016年,就讓我們從“最美目的地”開始,繼續旅行和跋涉!也祝愿每一個行走在路上的人,都能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旅行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