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偉
女性一生中要經歷幾個特殊時期,自青春期開始,所有女性都要經歷生育期、圍絕經期(即更年期)和老年期。女性生育期是指從第一次正常月經開始直到正常月經終止這一年齡段,一般來說,其起始年齡在15~18歲之間,到45~50歲終止(也有個體差異)。女性在生育期,一旦懷孕,可能會發(fā)生女性特有的心血管疾病,如妊娠高血壓、先兆子癇和子癇;也可能發(fā)生圍生期心肌病,這些疾病男性是不存在的。此外,年輕女性風濕性心臟病的發(fā)病率也比男性高。
冠心病發(fā)病時間男女有別
據統(tǒng)計,女性冠心病發(fā)病率較男性偏低。從發(fā)病年齡看,45歲以前生育期女性冠心病患病率顯著低于男性,45歲以后女性患病率逐年增高,至60歲時男女患病率已無明顯差別。男性在45~55歲時發(fā)病率明顯增加,而此時女性增加不明顯。女性初發(fā)冠心病時間較男性平均晚10~15年。圍絕經期后期(45/50~60歲)女性冠心病發(fā)病率迅速增加,比年輕女性(<45歲)發(fā)病率高40倍!而老年男性冠心病發(fā)病率僅比較年輕男性增加6倍。到了60歲以后,老年女性與老年男性冠心病發(fā)病率逐漸接近或相似。
卵巢功能衰退是關鍵
那么男女冠心病發(fā)病時間上為什么有此差別?盡管有關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可能與女性圍絕經期前后生理和心理變化、內分泌系統(tǒng)的急劇變化相關。目前已將更年期稱為圍絕經期,通常是指正常月經停止到60歲這個年齡段,因人而異,長短不一,??煞譃閮蓚€時期:從正常月經停止到月經完全停止(即絕經),多數在45~50歲左右,這一段時期可稱為圍絕經前期;從絕經到60歲這一段時間可稱為圍絕經后期。
在圍絕經前期,卵巢功能開始逐漸衰退,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分泌開始朝著無規(guī)律性分泌改變,分泌數量和質量以及分泌水平逐漸降低。因此,月經變得不規(guī)則,月經量也發(fā)生變化。兩次月經的間隔時間長短不一,經量逐漸減少,與此同時,因卵巢中卵泡發(fā)育不全,出現無排卵月經次數逐漸增加,性器官逐漸萎縮,分泌物減少,性欲降低。
雌孕激素減少是誘因
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減少和不規(guī)則分泌影響下,心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活動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變化。在圍經絕期綜合征和生理心理影響下,首先是心率發(fā)生變化,經常出現心動過速或心率波動大,有時心跳不規(guī)則,可出現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患者常訴心慌、心悸和胸翳等癥狀;其次是心排血量變得不穩(wěn)定,血壓的穩(wěn)定性受到影響,導致血壓波動大,可出現頭昏腦漲等癥狀。研究證明,雌激素除了能促進女性特征的出現并維持于成熟狀態(tài)、促進性器官的發(fā)育和乳腺的生長發(fā)育并維持于成熟狀態(tài)外,也影響機體代謝過程。雌激素不僅有輕微水鈉潴留作用,尚具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和血漿中載脂蛋白A1的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的作用。此外,雌激素能降低血管壁膠原和彈性蛋白積聚的速率,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維持正常的血管彈性。雌激素分泌水平逐漸降低,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和比例發(fā)生變化,血管彈性和順應性降低,導致患冠心病、高血壓的概率逐漸增加,這可能是圍絕經后期女性冠心病飆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為受孕和孕卵著床做準備,并維持妊娠。因為雌激素能調節(jié)孕激素受體數量,孕激素大部分生理作用都是以雌激素的生理作用為基礎。但孕激素尚具有阻滯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上L型鈣離子通道作用,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擴張和血壓降低作用。圍絕經期女性孕激素分泌水平也逐漸降低,上述作用降低或消失,可使血管平滑肌緊張性逐漸增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高血壓的患病率也會逐年增加。而高血壓、血脂異常是導致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原因。
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常有焦慮、失眠、心慌、心煩意亂、憂郁等心因性癥狀,而這些心因性癥狀同樣可以影響血壓升高和波動,也可影響血管內皮功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對心血管也會造成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圍絕經后期為何心血管病會飆升,可能與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逐漸降低有關。必須指出,雖然男性冠心病患病率比女性略高,但女性冠心病預后卻比男性差。年齡相似的女性冠心病死亡危險高于男性,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死亡危險增加2倍,而心肌梗死后心臟破裂和再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女性也比男性高。因此,應高度重視和加強圍絕經期女性心血管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