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紅
【摘要】 目的 分析導致經外周靜脈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PICC)頭端位置異常的相關因素, 以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 分析50例行PICC置管患者的臨床資料, 分析總結發生位置異常的原因與對策。結果 50例患者中發生異位4例, 異位率8%。其中頸靜脈2例, 腋靜脈回折部位1例, 鎖骨下靜脈1例。結論 PICC導管頭端的異位在臨床中常有發生。采用正確與科學的方法可避免其發生, 并對其復位護理提供良好的幫助, 從而極大的減少患者可能遭受的不必要損傷。
【關鍵詞】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頭端位置異常;原因;對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92
PICC導管是經過患者外周靜脈穿刺置管, 導管頭端位于上腔靜脈下1/3處或上腔靜脈和右心房連接處的中心靜脈導管, 此種導管的安置通常是連接患者發生腫瘤病變的部位與注射液的重要渠道。通過將此類導管長期安置在患者體內, 并對其存在的狀況進行實時監控與維護, 便于對腫瘤部位進行有效的治療。但是, 由于該導管通常所處的位置皆在患者體內[1], 因此經常會導致患者出現導管頭端位置異常的情況。臨床醫學相關資料顯示, 此種狀況的發生率高達7%, 如何對其展開良好的護理十分必要。本文分析PICC導管頭端位置異常的相關因素, 以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中心2014年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50例行PICC置管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齡35~78歲, 平均年齡(55.0±7.7)歲。食管癌22例, 肺癌15例, 乳腺癌6例, 胃癌5例, 胰腺癌2例。
1. 2 方法 采用的方法均由本中心從事PICC導管安置的專職護士進行操作。在進行導管的安拆時, 采用體外測量法, 在對患者外表皮膚進行消毒殺菌處理后, 對其左或右手肘的靜脈進行導管的推送。對導管安放的位置進行嚴格考察后, 才可進行相應的穿刺操作, 從而有效的確保患者體內導管的初始安置不會由于醫護人員的不小心而遭到病毒感染。導管穿刺后, 在穿刺部位貼上能夠有效防止病菌侵入的防護膜, 對外接的針頭使用無菌的消毒棉或紗布進行包扎。最后利用X線對穿刺導管的部位進行檢查, 以確保位置正確 [2]。
2 結果
2. 1 導管異位出現區域 50例中發生異位4例, 異位率8%。頸靜脈2例, 腋靜脈回折部位1例, 鎖骨下靜脈1例。
2. 2 對患者出現的異位狀況開展復位治療 復位治療方法:①床邊復位調整法;②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下復位調整法;③改變體位后的推液調整法;3種復位措施的復位率分別為75%、100%、100%。
3 討論
導管異位的主要原因與其安置的位置存在較大聯系, 主要原因是由于導管的安置靜脈通常為貴要靜脈。由于臨床醫學的需要, 通常需要對患者的正中靜脈及頭靜脈等部位進行穿刺, 從而導致了患者體內導管端頭的偏離狀況較為嚴重, 出現偏離的幾率也越高。另外, 還存在以下幾個原因:①穿刺導管人員的護理經驗限制。由于護理人員經驗不足, 或由于事務繁忙精力不足, 會導致穿刺導管初始異位情況發生;②患者被穿刺時所保持的體位姿勢。患者采用不同的體位與姿勢時, 通常會直接影響醫護人員的判斷, 或由于肌肉反應造成異位[3];③先天性血管畸形。由于在穿刺導管前不會對患者進行心臟彩超檢查, 容易造成對上述畸形狀況的忽視;④靜脈解剖的特點。由于靜脈天生存在由下而上逐漸變細的特點, 加之靜脈本身所具有分支多的特點, 容易造成穿刺導管過程中無法對導管端頭的位置進行良好的把握。
針對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 作者對如何復位導管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①積極的預防措施。積極的預防能夠提升導管初始位置的準確性。應當提升醫護人員的經驗與素質、合理安排醫護人員的工作時間、認真評估穿刺血管的狀況、采用科學的方法正確安置患者的體位、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健康教育、在治療初期對患者進行X線檢查等。通過上述方法來提升患者初次導管正確穿刺的位置[4, 5]。②復位治療的對策。復位治療結果表明, DSA下復位調整的方法及改變體位之后的推液調整方法更加易于患者導管的復位。對于DSA下復位調整, 能夠使穿刺護理人員結合圖像實現準確的定位。對于推液調整方法, 通常所采用的途徑為使用500 ml的生理鹽水, 進行反復推入, 以實現對患者導管端頭位置的準確調整[6, 7]。
綜上所述, PICC導管頭端的異位在臨床中常有發生。采用正確與科學的方法可避免其發生, 并對其復位護理提供良好的幫助, 從而極大的減少患者可能遭受的不必要損傷。
參考文獻
[1] 冒小平, 張蘭鳳. PICC穿刺置管時常見并發癥原因分析與對策.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1, 15(16):15-16.
[2] 丁東珅. 三種PICC置管途徑并發癥的比較分析. 護理學雜志:外科版, 2011, 26(6):44-45.
[3] 黃芳艷. 經外周靜脈留置中心靜脈導管臨床安全應用研究進展.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09, 31(5):873-875.
[4] 王紅衛, 彭衛群, 夏薇, 等. 150例腫瘤病人外周中心靜脈導管并發癥的處理及預防. 全科護理, 2007, 5(30):23-24.
[5] 李紅梅,郭林芳,曹軍,等. PICC導管頭端位置異常的原因分析與對策.臨床護理雜志, 2010, 9(2):80.
[6] 楊揚,李燕.原發性PICC導管異位原因分析及對策.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23):111-112.
[7] 郭健,張莉. 58例PICC導管異位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全科護理, 2014, 12(9):799-800.
[收稿日期: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