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春秋時期開始,我國就出現了“教育”行為,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教育制度也越來越完善。在我國的教育史上,應試教育一直都存在,從古代的為做官而學習,到新世紀以后的為考試而學習;但我過的教育已經開始轉型。自新課改以來,越來越多有關于素質教育的內容出現在教學目標當中,考試分數已經不再是衡量一個學生或者學校的全部標準。話雖如此,但是新課改的推行還需要時間去落實,當下的素質教育還談不上取得多大的成就,素質教育依舊任重道遠。素質教育作為教學指標落實到了各個學校,鄧小平說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可以看出,素質教育從小培養的重要性。數學教育,更注重的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培訓,對于素質教育來說,也具有一定的意義;筆者從小學數學方面,簡要分析一下小學數學課程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的關聯及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素質教育;邏輯思維能力
都說“打鐵要靠自身硬”,一個人在成人以后是否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主要就是看這個人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怎么樣,而個人的養成,最重要的莫過于從小的養成教育。小學是學生開始正式接受國家教育的第一個階段,也是還整正式接觸真正意義上學校的第一步,所以小學的教育對于學生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小學開啟了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成長之路。小學學習中,數學是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在全國都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加強小學數學教育是時代賦予數學教育的任務,本文著眼于小學數學教育,結合素質教育進行了簡要討論。
1小學數學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以及作用
1.1小學數學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
小學教學目標對于小學數學教育做了明確的要求:在小學的數學教育中,老師必須根據數學的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性對學生進行教育,主要是對學生起到啟蒙的作用,小學數學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養成基本的數學思維,即遇到問題獨立思考,遇到難題用于迎難而上。教學目標也是九年義務教育大綱的要求,不難看出所謂的數學教育并不是簡單的傳授數學計算和運用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在掌握基本的小學數學基礎之上的數學能力培養,這也是我國教育的重要意義,目的就是為了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1.2小學數學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2.1加強小學數學教育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我們在談到數學教育的時候,時常會提到邏輯思維,這也是數學教育中最重要的素質教育體現。邏輯思維體現在數學教育中,就是說學生在遇到數學問題的時候能夠從題目的根本出發,找準題目的問題,正確運用解題知識,最快速最簡單的解決問題。就邏輯思維來講,不單單是在數學教育中很重要,對于任何學科而言,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很重要的,不過體現在數學教育中更加的直觀明顯。可以說,邏輯思維對于任何人的整個人生都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它決定了人們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高低和效率的高低。
1.2.2加強小學數學教育有利于開發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人類的所有活動都由兩種因素引發,分別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謂的智力因素就是指人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通俗的說法就是這個人聰明與否,聰明與否就是依靠大腦的記憶、聯想和觀察分析等構成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人的心理因素。作為一名小學生而言,引導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興趣引導,因為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興趣就是每個孩子最好的老師。人從出生開始,智力因素就已經注定,也就是所謂的天賦,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所以唯一可變的就是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與生俱來的,是人本能的體現,而非智力因素則是社會環境作用于人的總和,是外界環境對于人的影響的體現。也正是因為如此,智力因素依然成為定數,所以學生教育唯一只能從非智力因素著手。所以小學數學教育需要以非智力因素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后天養成,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
數學是小學教育所有的學科教育中邏輯性和知識性最強的學科,在涉及小學的幾何教育方面,數學教育還有其他學科沒有的圖形美的美學體現。縱觀小學的課程,數學是最能活躍思維,也是最容易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科。小學生剛剛跨入學校,在學習這一板塊,還處于未開發狀態,所以也是老師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時期,在這一階段的學生,基本上是老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所以在小學時期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是最有利的階段。這一階段,老師可以用最少的精力達到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最佳的效果,以此豐富學生的只是儲備,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獨立處理問題,讓學生不懼困難。
1.2.3加強小學數學教育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科學文化素質
小學數學的學習對孩子一生的學習都尤為重要,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都是生活中的常見數學問題的集合,該階段學生所學習的計算能力、數量關系等的區分等能力,不論是對未來的生活還是學習都有著重大的幫助。可以說,小學數學的學習,可以培養孩子的科學性,讓還在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的高效。
2加強小學數學教育課堂的效率同時要注重素質教育
我國教育歷史悠久,但正因如此,我國現代教育的發展或多或少受到了傳統教育的束縛,最明顯的體現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學生更多的扮演者接收者和跟從者的地位。這樣的教育方式嚴重阻礙了孩子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主動去避免這一現象的加重。在教學中老師應該主動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狀況進行差異化教學,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數學教學中體現素質教學,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學習情緒的最佳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曉磊.小學數學的素質教育淺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4年14期
[2]謝在萬.小學數學教育的問題和措施探究[J].教師2014年27期
[3]張新蘭.小學數學教育發展現狀與改革[J].吉林教育2014年28期
作者簡介:
冉曉江(1972~ ),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渝武,學歷:大專研究方向: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