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每逢領導人出訪,除了政治經濟的新突破,也給人們提供了回看和展望民生文化交流的機會?!爸袊鞴舷率辛耍侥衔鞴险郎蕚渖鲜小薄八徒o越南茶魚第三大出口市場的新吃法大全”——趁著習近平主席到越南,當地已經迫不及待地展開了“魅力攻勢”。
有人會認為相比大國關系、經貿合作,這種花邊小料實在上不得臺面,媒體的媚俗傾向應該大批特批云云。但事實上,對于處于聚光燈中心的領導人來說,吃喝也不能算小事。如果西瓜和茶魚是銷售預告,那習主席在英國同卡梅倫吃魚薯、喝啤酒,已經化為了實實在在的商機。
習主席接過那杯酒的時候,全世界都在好奇一件事:他喝的是什么?答案很快被揭曉:印度淡色艾爾啤酒,制造商來自一家擁有216年歷史的啤酒公司。
名字聽來有些怪,故事卻源自大英帝國的輝煌年代。18世紀,在英國最大的殖民地印度半島,遠離故土的官員和軍人,日夜思念家鄉的艾爾啤酒,這給東印度公司帶來了商機。然而在那個沒有冷藏集裝箱和蘇伊士運河的年代,本土出產的啤酒經過半年的航行,早已變質無法飲用。
直到酒商發現,釀造時加入更多啤酒花可以防腐,這種口味更重的啤酒才得以跨越好望角來到遙遠的亞洲?!坝《绕【啤睆拇寺暶o起,并且出口轉內銷,也成為英國本土人士的最愛。
把這樣一杯凝聚英國歷史的啤酒,端給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領導人,無論滋味還是意味,都值得好好品味。
其實,中國人不僅不熟悉印度淡色艾爾啤酒,也沒太關注正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與經濟總量一樣,中國目前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啤酒消費國,全國暢銷的雪花牌啤酒,是全球銷量最大的單一品牌。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增長潛力,成為啤酒巨頭們的必爭之地。
就在“酒吧外交”前一周,全球最大的啤酒集團百威英博宣布,將以680億英鎊收購第二大啤酒商SAB米勒??偛吭O在倫敦的SAB米勒,擁有雪花啤酒49%的股權,我們熟知的哈爾濱啤酒、珠江啤酒,也早已收入百威英博旗下。兩大啤酒巨頭,一共占據了中國啤酒市場40%以上的銷量。
回想20多年前,中國幾乎每個縣都有自己的啤酒廠,產量小、品質低、地方保護主義盛行。而在彼時,全球啤酒業正拉開并購的大幕,如今即將合并的兩大巨頭,融合了來自美國、比利時、中國、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多個國家的資本,旗下掌控的啤酒品牌超過350個,遍及除南極洲外的所有大陸。
集約化的規模經營,是提升利潤、做大品牌的唯一路徑,也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熟知了百威、喜力、嘉士伯等國際品牌,青島啤酒也得以走出國門,成為與大熊貓、李小龍齊名的中國名片。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與國際同業的差距。來自國外的釀造技術、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沖擊著傳統的國營體制;外來的資本,也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國的市場環境和消費習慣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而由此帶來的品牌爭端、市場壟斷,也給政府管理提供了試驗場。
可以說,啤酒行業的發展路徑,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縮影。如今,當習主席與卡梅倫舉杯共飲時,北京上海的啤酒愛好者,可以輕易買到這款來自英國的“印度啤酒”,一家淘寶店主甚至以此為噱頭,推銷起自己經營的小店。
于是,當年不遠萬里運抵亞洲的啤酒,就這樣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