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柳春 陸東萍 葉林 謝艷芬



[摘要]目的 了解和探究某縣已生育二孩育齡婦女避孕知曉情況、節育現狀及意愿。方法 自行設計問卷,隨機選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某縣4個鄉鎮23個村屯生育二孩且年齡在20-45歲的育齡婦女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682人,回收有效問卷661份。分析已生育二孩育齡婦女現用避孕方法、避孕知情選擇狀況以及需求服務的要求。結果 育齡婦女對避孕知識的了解程度較高,前三項依次是避孕套、宮內節育器(IUD)和口服避孕藥;在生育一孩和二孩后,兩組選擇的避孕方式的構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育齡婦女所選擇的避孕方式以使用避孕套為主轉變為以使用IUD為主:育齡婦女主要依靠醫務人員的講解來選擇避孕節育的方式:且有88.2%的育齡婦女造訪計劃生育機構進行相關的生育及避孕節育方面的咨詢和檢查。結論 某縣已生育二孩育齡婦女能夠主動去了解和掌握避孕節育知識,反映出農村育齡婦女已逐漸擺脫舊有思想觀念,逐漸重視避孕節育以及自身健康:而且農村育齡婦女選擇避孕模式的趨勢也逐漸向城市模式靠攏,這與計劃生育機構的大力宣傳是密不可分的。
[關鍵詞]已生育二孩育齡婦女;避孕節育;調查分析
避孕節育是指在不傷害身體健康和保證生育功能正常的原則下,利用科學有效的措施令育齡婦女暫時或在一段時問內達到無法受孕的目的,此舉是我國計劃生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目前我國控制人口快速增長的最有效方式。為在農村地區提高避孕措施的使用率,降低非意愿妊娠和流產率,保護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本研究針對我縣已婚育齡婦女,重點調查其常用避孕節育的生殖健康及服務狀況,了解已生育二孩育齡婦女的避孕知識知曉情況、避孕現狀及需求,不同孩次育齡婦女避孕方法構成變化情況,分析各種因素對其選擇的影響,為新時期新政策下如何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提供指導,為農村育齡婦女推薦選擇合適的避孕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我縣4個鄉鎮23個村屯在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間生育二孩且年齡在20-45歲的育齡婦女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682人。回收有效問卷661份。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報請專家進行反復討論修改,并經預調查后確認正式應用。統一培訓調查員并以2人一組的組織形式,入戶與受調查對象進行單獨的封閉式問卷答題。答題確保嚴肅真實,資料統計嚴謹公正,確保調查問卷的有效性和真實性。
1.3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包括居住地、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等一般人口社會學特征;還包括生育史、避孕藥具的了解程度、生育一孩以及二孩后避孕方法的選擇情況、對現用避孕措施的了解程度、選擇避孕方式的原因、避孕藥具的獲得途徑、對現用避孕方式的滿意度以及對計劃生育服務機構的了解程度、造訪率和現有避孕知識的獲取途徑,對避孕服務的其他需求等方面。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Excel 2003以及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整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a=0.05。
2.結果
2.1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根據收回的661份有效問卷顯示,本研究中的已生育二孩的育齡婦女居住在城鎮的為307人,占46.44%,居住在農村的354人,占53.56%;年齡集中在20-45歲,平均33.77歲,其中40歲以下623人,占94.25%:調查對象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為主,共507人,占76.7%,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154人,占23.3%;職業構成以務農為主,共434人,占65.66%;生育二孩者653人,占98.79%。見表1。
2.2調查對象對避孕藥具的知曉情況 在661名調查對象中,避孕方式的熟悉程度最高的是避孕套,占總數的93.49%,其次為宮內節育器(IUD),占91.07%,第三為口服避孕藥,占85.93%;而生育一孩后所采取的避孕措施也與避孕藥具的熟悉度相一致。見表2。
2.3調查對象生育后避孕方式的選擇 育齡婦女在生育一孩和生育二孩后對避孕方式的選擇有明顯的變化,其中生育一孩后的避孕方式主要為避孕套(占總數44.78%),其次為IUD(占40.54%);而生育二孩后的避孕方式卻主要為宮內節育器(占總數64.45%),其次為避孕套(占總數23.9%)。兩組避孕方式的構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2.4調查對象對避孕措施的了解程度以及選擇的原因 調查對象中對自己所用的避孕措施了解的為571人,占總數的86.38%;在選擇避孕方式的主要原因居首的是接受過醫務人員的講解,共260人占39.3%,其次為比較后選擇,共211人占31.9%。見表4。
2.5避孕藥具的獲得途徑以及對現用的避孕方式的滿意度 本研究中調查對象的避孕藥具的獲得主要依賴于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提供,共431人,占總數的65.2%。對現用避孕方式的滿意度達一般及以上共604人,占總數的91.38%。見表5。
2.6對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及其服務的了解程度以及期待服務 本研究中的調查對象去過計劃生育門診共583,占總數的88.2%。對計劃生育機構提供的服務了解較多的前三類分別是:免費領取避孕藥具、計劃生育手術和免費孕前優生檢查及咨詢,所占比例依次為90.92%、83.51%和73.37%。見表6。
3.討論
目前,國家已經全面開放了二孩政策,對于已滿足生育要求的群眾來說,對生殖健康的需求將日益增加,但在農村地區,經濟水平低、居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特別是受傳統不良風俗習慣的深遠影響,農村育齡婦女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欠缺,如何選擇正確、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保障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權利就顯得十分關鍵。隨著時代的進步,計劃生育政策也因此從行政干預邁向全面推行知情選擇的過渡,避孕模式也因此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在過往被廣泛使用的長效措施推行的同時,短效方法尤其避孕套的使用在育齡人群中的比例逐年增加。我縣自2003年起開始著力推行和宣傳避孕節育知情選擇工作,從而使得育齡人群在避孕方法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選擇權。
相關文獻數據表明,我國不同人群已婚育齡婦女的避孕方法使用率為77.41%-85.69%。而本調查數據表3顯示,生育一孩以及生育二孩后采取避孕的育齡婦女分別是92.74%和93.04%.這表明通過合適的計劃生育宣傳工作,可以有效地推廣育齡婦女的避孕節育普及率,同時也表明了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育齡婦女開始正視和接受避孕節育,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健康。但數據同樣也顯示目前我縣群眾的避孕節育方式仍存在不理想的方面,如IUD的使用率,在生育二孩后育齡婦女選擇的避孕節育方式中占64.45%,但在生育一孩的相對比較年輕的育齡婦女只占40.54%,低于該階段的避孕套的使用率(44.78%),反映了年輕育齡婦女在選擇避孕方式上,偏向于方便、快捷的方式。但事實上IUD作為可逆的避孕節育手段,其有效率遠遠高于避孕套,而且取、放也非常方便。對于已滿足生育要求的群眾來說,采取放置宮內節育器來避孕節育是適宜有效的。
此外還有一個突出問題即口服避孕藥的應用比例,目前在我國已婚婦女中使用率普遍較低,本調查中生育一孩以及二孩后.選擇口服避孕藥的分別只占6.05%和4.24%,盡管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口服避孕藥避孕的成功率極高,其副作用已經微乎其微。但由于農村婦女對口服避孕藥的副作用的認識存在誤區,特別是在農村等信息不發達區域,存在夸大和捏造其副作用的現象,嚴重影響該避孕節育措施的推廣,因此計劃生育機構今后要不斷更新和加強育齡婦女避孕知識的宣傳教育,使育齡婦女能及時和正確掌握各種避孕措施,有效提高婦女避孕節育水平。
我國政府過往主要是推行以長效為主的避孕模式,特別是農村地區,主要通過計生辦的工作人員的家訪或電話告知的方式來進行計劃生育政策的宣傳和干預,但由于避孕措施的選擇同時也受育齡人群個體特征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育齡人群避孕措施選擇的多樣化。本研究顯示,我縣育齡婦女已經從被動接受宣傳教育轉變為主動前往計劃生育機構尋求服務,調查數據顯示,88.2%的育齡婦女去過計劃生育門診,其中免費領取避孕藥具的比例最高,為90.92%;其次是進行計劃生育手術(83.51%)和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及咨詢(73.37%)。由此可看出,農村育齡婦女在了解認識和自主選擇避孕節育的方式方法正逐漸向城市化趨勢靠攏。因此,作為農村的計劃生育機構在保證提供優質可信賴的避孕節育技術服務的同時,還需加強新型避孕方法的宣傳推廣以及增加配套的避孕節育藥具的品種,特別是口服避孕藥。從表6我們還看到,有31.77%的群眾通過專業技術人員獲取的避孕節育知識,今后還需加大宣教力度,促使更多的人主動到醫療服務機構尋求專業指導。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新政策下,我縣計劃生育機構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進一步提高服務人員的技術能力、指導能力和咨詢技巧,根據育齡群眾自身情況提供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指導和服務,滿足他們多元化的需求,為育齡群眾提供滿意、規范、優質的生殖健康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除此以外還要加強宣教工作,提高群眾的生殖健康意識,減少非意愿妊娠的發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工流產率,保護婦女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劉柳春 陸東萍 葉林 謝艷芬



[摘要]目的 了解和探究某縣已生育二孩育齡婦女避孕知曉情況、節育現狀及意愿。方法 自行設計問卷,隨機選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某縣4個鄉鎮23個村屯生育二孩且年齡在20-45歲的育齡婦女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682人,回收有效問卷661份。分析已生育二孩育齡婦女現用避孕方法、避孕知情選擇狀況以及需求服務的要求。結果 育齡婦女對避孕知識的了解程度較高,前三項依次是避孕套、宮內節育器(IUD)和口服避孕藥;在生育一孩和二孩后,兩組選擇的避孕方式的構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育齡婦女所選擇的避孕方式以使用避孕套為主轉變為以使用IUD為主:育齡婦女主要依靠醫務人員的講解來選擇避孕節育的方式:且有88.2%的育齡婦女造訪計劃生育機構進行相關的生育及避孕節育方面的咨詢和檢查。結論 某縣已生育二孩育齡婦女能夠主動去了解和掌握避孕節育知識,反映出農村育齡婦女已逐漸擺脫舊有思想觀念,逐漸重視避孕節育以及自身健康:而且農村育齡婦女選擇避孕模式的趨勢也逐漸向城市模式靠攏,這與計劃生育機構的大力宣傳是密不可分的。
[關鍵詞]已生育二孩育齡婦女;避孕節育;調查分析
避孕節育是指在不傷害身體健康和保證生育功能正常的原則下,利用科學有效的措施令育齡婦女暫時或在一段時問內達到無法受孕的目的,此舉是我國計劃生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目前我國控制人口快速增長的最有效方式。為在農村地區提高避孕措施的使用率,降低非意愿妊娠和流產率,保護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本研究針對我縣已婚育齡婦女,重點調查其常用避孕節育的生殖健康及服務狀況,了解已生育二孩育齡婦女的避孕知識知曉情況、避孕現狀及需求,不同孩次育齡婦女避孕方法構成變化情況,分析各種因素對其選擇的影響,為新時期新政策下如何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提供指導,為農村育齡婦女推薦選擇合適的避孕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我縣4個鄉鎮23個村屯在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間生育二孩且年齡在20-45歲的育齡婦女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682人。回收有效問卷661份。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報請專家進行反復討論修改,并經預調查后確認正式應用。統一培訓調查員并以2人一組的組織形式,入戶與受調查對象進行單獨的封閉式問卷答題。答題確保嚴肅真實,資料統計嚴謹公正,確保調查問卷的有效性和真實性。
1.3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包括居住地、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等一般人口社會學特征;還包括生育史、避孕藥具的了解程度、生育一孩以及二孩后避孕方法的選擇情況、對現用避孕措施的了解程度、選擇避孕方式的原因、避孕藥具的獲得途徑、對現用避孕方式的滿意度以及對計劃生育服務機構的了解程度、造訪率和現有避孕知識的獲取途徑,對避孕服務的其他需求等方面。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Excel 2003以及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整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a=0.05。
2.結果
2.1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根據收回的661份有效問卷顯示,本研究中的已生育二孩的育齡婦女居住在城鎮的為307人,占46.44%,居住在農村的354人,占53.56%;年齡集中在20-45歲,平均33.77歲,其中40歲以下623人,占94.25%:調查對象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為主,共507人,占76.7%,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154人,占23.3%;職業構成以務農為主,共434人,占65.66%;生育二孩者653人,占98.79%。見表1。
2.2調查對象對避孕藥具的知曉情況 在661名調查對象中,避孕方式的熟悉程度最高的是避孕套,占總數的93.49%,其次為宮內節育器(IUD),占91.07%,第三為口服避孕藥,占85.93%;而生育一孩后所采取的避孕措施也與避孕藥具的熟悉度相一致。見表2。
2.3調查對象生育后避孕方式的選擇 育齡婦女在生育一孩和生育二孩后對避孕方式的選擇有明顯的變化,其中生育一孩后的避孕方式主要為避孕套(占總數44.78%),其次為IUD(占40.54%);而生育二孩后的避孕方式卻主要為宮內節育器(占總數64.45%),其次為避孕套(占總數23.9%)。兩組避孕方式的構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2.4調查對象對避孕措施的了解程度以及選擇的原因 調查對象中對自己所用的避孕措施了解的為571人,占總數的86.38%;在選擇避孕方式的主要原因居首的是接受過醫務人員的講解,共260人占39.3%,其次為比較后選擇,共211人占31.9%。見表4。
2.5避孕藥具的獲得途徑以及對現用的避孕方式的滿意度 本研究中調查對象的避孕藥具的獲得主要依賴于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提供,共431人,占總數的65.2%。對現用避孕方式的滿意度達一般及以上共604人,占總數的91.38%。見表5。
2.6對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及其服務的了解程度以及期待服務 本研究中的調查對象去過計劃生育門診共583,占總數的88.2%。對計劃生育機構提供的服務了解較多的前三類分別是:免費領取避孕藥具、計劃生育手術和免費孕前優生檢查及咨詢,所占比例依次為90.92%、83.51%和73.37%。見表6。
3.討論
目前,國家已經全面開放了二孩政策,對于已滿足生育要求的群眾來說,對生殖健康的需求將日益增加,但在農村地區,經濟水平低、居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特別是受傳統不良風俗習慣的深遠影響,農村育齡婦女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欠缺,如何選擇正確、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保障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權利就顯得十分關鍵。隨著時代的進步,計劃生育政策也因此從行政干預邁向全面推行知情選擇的過渡,避孕模式也因此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在過往被廣泛使用的長效措施推行的同時,短效方法尤其避孕套的使用在育齡人群中的比例逐年增加。我縣自2003年起開始著力推行和宣傳避孕節育知情選擇工作,從而使得育齡人群在避孕方法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選擇權。
相關文獻數據表明,我國不同人群已婚育齡婦女的避孕方法使用率為77.41%-85.69%。而本調查數據表3顯示,生育一孩以及生育二孩后采取避孕的育齡婦女分別是92.74%和93.04%.這表明通過合適的計劃生育宣傳工作,可以有效地推廣育齡婦女的避孕節育普及率,同時也表明了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育齡婦女開始正視和接受避孕節育,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健康。但數據同樣也顯示目前我縣群眾的避孕節育方式仍存在不理想的方面,如IUD的使用率,在生育二孩后育齡婦女選擇的避孕節育方式中占64.45%,但在生育一孩的相對比較年輕的育齡婦女只占40.54%,低于該階段的避孕套的使用率(44.78%),反映了年輕育齡婦女在選擇避孕方式上,偏向于方便、快捷的方式。但事實上IUD作為可逆的避孕節育手段,其有效率遠遠高于避孕套,而且取、放也非常方便。對于已滿足生育要求的群眾來說,采取放置宮內節育器來避孕節育是適宜有效的。
此外還有一個突出問題即口服避孕藥的應用比例,目前在我國已婚婦女中使用率普遍較低,本調查中生育一孩以及二孩后.選擇口服避孕藥的分別只占6.05%和4.24%,盡管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口服避孕藥避孕的成功率極高,其副作用已經微乎其微。但由于農村婦女對口服避孕藥的副作用的認識存在誤區,特別是在農村等信息不發達區域,存在夸大和捏造其副作用的現象,嚴重影響該避孕節育措施的推廣,因此計劃生育機構今后要不斷更新和加強育齡婦女避孕知識的宣傳教育,使育齡婦女能及時和正確掌握各種避孕措施,有效提高婦女避孕節育水平。
我國政府過往主要是推行以長效為主的避孕模式,特別是農村地區,主要通過計生辦的工作人員的家訪或電話告知的方式來進行計劃生育政策的宣傳和干預,但由于避孕措施的選擇同時也受育齡人群個體特征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育齡人群避孕措施選擇的多樣化。本研究顯示,我縣育齡婦女已經從被動接受宣傳教育轉變為主動前往計劃生育機構尋求服務,調查數據顯示,88.2%的育齡婦女去過計劃生育門診,其中免費領取避孕藥具的比例最高,為90.92%;其次是進行計劃生育手術(83.51%)和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及咨詢(73.37%)。由此可看出,農村育齡婦女在了解認識和自主選擇避孕節育的方式方法正逐漸向城市化趨勢靠攏。因此,作為農村的計劃生育機構在保證提供優質可信賴的避孕節育技術服務的同時,還需加強新型避孕方法的宣傳推廣以及增加配套的避孕節育藥具的品種,特別是口服避孕藥。從表6我們還看到,有31.77%的群眾通過專業技術人員獲取的避孕節育知識,今后還需加大宣教力度,促使更多的人主動到醫療服務機構尋求專業指導。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新政策下,我縣計劃生育機構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進一步提高服務人員的技術能力、指導能力和咨詢技巧,根據育齡群眾自身情況提供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指導和服務,滿足他們多元化的需求,為育齡群眾提供滿意、規范、優質的生殖健康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除此以外還要加強宣教工作,提高群眾的生殖健康意識,減少非意愿妊娠的發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工流產率,保護婦女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