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媛媛
改變人的行為,一定有更好的方式

1988年,仲學鋒從武漢同濟醫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安徽省衛生防疫站,從事健康教育工作。她跟控煙工作正式打上交道,緣于1997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中國啟動的一個青少年控煙項目。親身參與了這個項目的研究工作后,仲學鋒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新的思考:“那時候,我的工作就是三天兩頭上街分發宣傳單。可是,你讓別人戒煙,別人就會搭理你了嗎?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改變人的行為,可就只能用這么簡單和被動的方式么?一定有我沒掌握的更好的理論和方法。”
在專業上追求極致的仲學鋒決定繼續深造,40歲這年,仲學鋒順利拿到了福特基金會獎學金,如愿來到健康教育和行為科學專業世界排名第一的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攻讀博士學位。2012年,仲學鋒又赴澳完成了博士后的學習。
仲學鋒回憶起自己2007年在美國留學時的一樁見聞。那天中午吃完飯,仲學鋒和同學一起出去散步,走著走著,她們走到了位于校園邊緣的一個小樹林,仲學鋒發現樹林里有幾個人在吸煙。而自己來美學習至今,還沒有見到過人吸煙。同學告訴她:“你不知道,在這兒吸個煙可不容易了。”
原來,這個小樹林就是大學的吸煙區。在美國,人們非常尊重個人的吸煙習慣,但是卻有嚴格的法規來約束大家的行為,吸煙區往往都被設置在遠離人群的露天地點,大家也都很自覺地遵守。在校園里,無論是誰,要吸煙都必須來到這個小樹林,但在這所小城一般的大學里,從任何一幢建筑物來到這個小樹林,必須要走二十分鐘以上的路程,甚至要坐校車前往。這令仲學鋒感慨良多,“不是絕對禁止,而是用這種方式去控制人的行為,這樣不僅避免了影響其他人,又變相地給吸煙者制造了吸煙的障礙,如果你想要利用幾分鐘的空閑時間來吸根煙,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也是潛移默化地幫助吸煙者改變不良行為習慣。”
控煙,僅靠自覺是不夠的
“吸煙對于一些人群的危害性更大,尤其是孕婦、兒童和老人。吸煙和二手煙會導致孕婦早產、流產、胎兒畸形,會促成老年人多種慢性病和并發癥的發生……”從事健康教育和控煙工作至今,仲學鋒感觸很深,在很多國家,關于控煙的立法非常到位。西方發達國家不僅嚴格限制煙草廣告和銷售,對于煙盒的設計也有嚴格規定,必須在大于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位置上標注‘臟心爛肺的警示圖和警示語……咱們的近鄰泰國在控煙立法上也走在前面。他們禁止經營者向未成年人出售煙草,商店甚至不得公開擺放香煙,必須把煙草放在顧客看不見的位置。還要求經營者必須按整包的形式出售卷煙,不得分支出售。國外這些好的立法和措施,是非常值得咱們借鑒的。
“國內大多數民眾的戒煙意識還很不強,不說普通老百姓,就說咱們醫務工作者中也不乏老煙民。所以僅僅依靠人們的自覺性來控煙,是不可能的。要改變人的意識和行為很難,但我們有責任通過立法和加大宣傳等手段去引導和規范。有了法律的依據,再通過健康教育和針對性的行為干預,才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兩個吸煙者等于PM2.5爆表
“有很多人談霧霾色變,卻對吸煙者視而不見。”仲學鋒常常給身邊的朋友們打這樣一個形象的比方,“這么說吧,假如我們呆的屋里有兩個吸煙者,不一會兒這室內的PM2.5值便會直接爆表破千!也就是說,二手煙比重度霧霾要可怕得多!”
生活中我們常有這樣的經驗,如果你的身邊有一個老煙民,便會有一股難聞的煙味鉆進你的鼻孔。這其實就是三手煙。三手煙是指吸煙者吸煙后殘留在墻壁、頭發、皮膚、衣物等物體表面上的有害殘留物。“三手煙的危害性一點也不亞于二手煙。尤其是在冬天,在封閉的環境中,三手煙留存的時間會非常久。老煙民的手指甚至是黃色的,這就是煙草燃燒后產生的焦油,是致癌物。”仲學鋒告訴記者,“長期接觸三手煙比直接接觸二手煙害處更大。煙草中特有的亞硝胺位居最嚴重的致癌物行列中,而這樣一些化合物都會留存于三手煙中。它們附著在衣服、地毯等物體表面,這對兒童來說特別危險。”
那么,我們該如何避免被二手煙或三手煙侵害呢?仲學鋒說,除了主動遠離受到污染的環境,開窗通風是最好最直接的方法。然而,在很多情況下,人們會無奈置身于二手煙或三手煙的環境,這時,可以嘗試幾個改善空氣環境的小方法:煙灰缸是室內“三手煙”的一個重要來源,如果我們將喝剩的茶渣曬干,捏取少許放置在煙灰缸內,可以利用茶葉的吸附作用吸收香煙的有害氣味和顆粒。還可以點幾根蠟燭,蠟燭燃燒時產生的碳,也能吸附屋里的煙味。
關于吸煙的幾個流言
“人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有些老煙民為什么總是戒不掉煙?他們首先在意識上就是抗拒的,并且容易聽信流言,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仲學鋒列舉了常被老煙民們掛在嘴邊的幾句話。
——“煙越貴,危害就越小。”
“這些都是煙草公司編造的華麗的謊言。煙草公司的研究人員為了改變煙草的口感,會向其中添加一些香料和薄荷等化學成分來增加人的舒適感、減輕刺激性,制成所謂的高檔香煙,是很多人送禮的首選。而香煙都是由煙葉制成的,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幾十種有害的化學成分。很多香煙口感更柔和,給人造成了假象,似乎吸煙量少了,事實恰恰相反,并不是香煙中的有害物質減少了,它的危害反而更大。”
——“只吸不咽,煙霧不吸入肺里,對身體就無害。”
“煙霧只要與人有接觸,就不可能無害。煙霧一旦進入口腔,其中的多種有害物質就會對口腔造成損害,輕的引起口腔潰瘍,重的甚至引發唇癌、口腔癌。而口腔黏膜也會吸收煙草中的有害物質,通過血液等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另外,吸煙時口腔、氣管、肺都需保持負壓的吸氣狀態,不能人為控制,不可能把煙霧完全留在口腔而不進入肺部。”
——“戒煙時反而頭暈、咳嗽,不如不戒。”
老煙民在戒煙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咳嗽、頭暈眼花等癥狀,“這不是我們的健康變糟了,恰恰是變好的開端。這些戒斷癥狀與個體差異有關,一般煙齡越長、癮越大,身體反應也越大,這些不適感一般會在剛戒煙的時候反應出來,但會在兩周之后逐漸減輕,直至消失。”
其實,吸煙成癮在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分類中是一種慢性疾病。很多戒煙者會因為戒斷癥狀而輕易放棄和復吸,仲學鋒建議,戒煙癥狀較輕者可以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克服,而對于戒斷癥狀非常明顯的吸煙者,最好能在醫生指導下配合戒煙藥物治療。在我省,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和淮北市人民醫院都設有戒煙門診,有專業的呼吸科醫生,對吸煙者進行評估,制定個性化戒煙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