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華
【摘 要】創新教育對每一位教師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只有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能為中國的教育事業撐起一片藍天。本文作者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著手,簡要闡述了行之有效的初中物理創新教學新模式,值得大家予以關注。
【關鍵詞】實驗;教法;學法;常規;創新;逆向
新一輪基礎教學改革恰似強勁的春風,吹拂著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廣大初中物理教師不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大膽踐行別具一格的創新教學新模式,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和創新能力開辟了嶄新的道路。筆者作為一名普通的初中物理教師,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在高效達成三維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和創新能力,并且初見成效,現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借助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欲的強大動力,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只有擁有了創新探索的意識,才能對物理知識產生求知欲望,才能挖掘自身的創新潛能。實驗是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讓他們在實驗的過程中驗證所學的知識,有效刺激創新思維。我們在進行演示性實驗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些簡單的環節盡量讓他們直接動手操作,從而調動了自主探究中的創新熱情。譬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電路知識時,提供了小燈泡和開關各2只,以及必備的導線、電池,讓學生自己動手連接、討論、總結;最后,我針對學生所接的各種電路進行點評,從而師生共同得出電路的連接方法以及特點,并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有些學生甚至想出了好幾種連接方法,教學效果顯著。
二、優化教法,誘導學生積極參與創新
雖然教無定法,但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條件。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兩者是統一的整體,我們一定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新理念,除了體現自身的主導作用外,更要以學生為自主探究的主體;至于學法指導務必把握好“度”,力求恰到好處,在對學生思維過程的點撥要“點”到為止。在備課時,我們要精心設計教法,合理利用實驗和多媒體技術,及時調控課堂教學節奏,使學生的五官協調發揮應有的功效,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譬如,我在執教《電壓》一課時,把電壓類比水壓知識,并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使之從單色變多色,從靜止向動態轉化,許多學生看到了“真”抽水機與抽象的正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電流,從而大大刺激了他們五官,學習積極性倍增,就連平時上課時一直心不在焉的一個小男孩也凝視著屏幕,嘴里不由自主地問:“水輪機為什么會轉動?難道電流真的會流動嗎?”此時,物理課代表脫口而出:“由于水位高度的不同,才會產生水壓差吧!”全班學生發出了贊許聲,臉上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可見,教師合理、科學的更新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超越常規,激勵學生求異思維
物理學的概念和規律大部分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一般通過實驗操作后,教師只有超越常規設疑啟思,才能激勵學生進行求異思維,創造思維能力同步提升。譬如:我在指導學生參與測定小燈泡功率的實驗過程中,當學生初步掌握常規測定方法后,為了讓他們的知識得到“升華”,我就提出問題:小黃在測額定電壓為3.8伏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時,其電源電壓為6伏,但他只用最大量程為3伏的電壓表測出了結果,試問:這個實驗的原理和具體步驟到底是怎樣的?其實,此題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巧妙設置了超越常規的兩個條件:
其一,小燈泡的電壓只有達到3.8伏時,才能從電流表上讀取額定電流后得出相應的結論,但電壓表絕不能超過量程使用。
其二,打破常規,有的放矢的讓學生進行求異思維過程中,一定要聯想到串聯電壓的特點,并應用變阻器與電壓表并聯測量的方法。當小燈泡正常發光時,變阻器兩端的電壓因為只有2.2伏,所以,最大量程是3伏的電壓表完全可以測量的。
類似超越常規的設疑啟思,學生的思維茅塞頓開,透過重重“迷霧”洞察一切,進一步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逆向思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所謂逆向思維就是有意從常規思維的反向去思維問題的思維方法,因其善于與常規思維唱反調,故具有一定的創新效應。因此,我們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緊密結合教學目標設置相應的思維障礙,讓學生從相反角度、立場、側面去探究問題;同時,一旦學生的思維進入“迷谷”時,必須及時予以點撥,引導學生執果索因,迅速轉向,從而順利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譬如:我在執教《聲現象》時,針對學生初步感知“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這一概念后,就啟迪學生進行反向思維:凡是物體振動后就一定能發出聲音嗎?發聲就一定讓人的耳朵聽到嗎?經過師生互動,使學生進一步明白:正在發聲物體叫聲源,液體、固體、氣體都能發聲,都可以成為聲源;聲音是一種波,可以在液體、固體和氣體中傳播,但是在真空中不能傳播。再如,我在執教《電磁感應》現象時,先引導學生聯系奧斯特實驗,接著提出疑問:“電流周圍確實存在磁場,那反過來利用磁場能否獲得電流呢?”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學生通過實驗確定獲得了電流后,個個欣喜若狂,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教育對每一位教師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必須更新教學理念,關注科技教育發展的新動向,明白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早日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發展是硬道理”,物理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物理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而且更要注重在教學中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只要我們勇于迎接挑戰,那一定能為中國的教育事業撐起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