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朝霞 邵芳強
【摘 要】本文基于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黨員信仰養成的重要性與困境,探尋大學生黨員信仰養成的路徑和對策,以夯實高校主流意識形態陣地的根基。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黨員;信仰
一、新媒體時代我國高校學生黨員信仰養成的重要性
第一,信仰關乎全面小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信仰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大學生黨員只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鑄就信仰、堅守信仰、追逐信仰,才能將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深深融入個人生活和學習中,外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實踐中。
第二,信仰關系高校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的鞏固與加強。習近平指出,高校作為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前沿陣地,一定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在西方意識形態沖擊的新媒體時代,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向和培養什么人的問題。
第三,信仰決定高校學生黨員個體的黨性修養和成長成才。大學生黨員個體的成長與發展,與我們黨的肌體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相互依存。在網絡發達的新時代,青年人在追求個人理想和個性發展的同時,能否執著黨的奮斗目標,服務社會大眾,堅守道德操守,踐行理想信念,根源在于共產主義信仰的原動力。
二、新媒體時代我國高校學生黨員信仰養成的困境與問題
新媒體是把雙刃劍,它在拓展了大學生黨員信仰養成平臺的同時,也帶來了信仰沖擊和價值觀挑戰。
第一,從信仰養成的過程角度看,高校對意識形態安全問題重視不夠,缺乏教育合力。新媒體在為大學生獲取資訊和拓展視野方面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大學生造成了巨大的思想沖擊和價值觀侵蝕。高校對網絡意識形態沖擊所導致的大學生信仰缺失缺乏客觀認識,宣傳部門也缺乏與其他部門有效配合,缺少對學生黨員的系統教育,造成信仰教育缺失。
第二,從信仰養成的路徑和環境角度看,缺乏有效手段和創新途徑。信仰帶有強烈的社會性,是可以培養的。當前我國高校學生黨員的信仰培養仍然集中于思政課、學習社團、理論講座、黨團活動等傳統教育模式和手段,已無法形成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的理論感染力和情感吸引力。必須探尋依托新媒體的大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新途徑,體現時代特色。
第三,從信仰的踐行和轉化角度看,大學生黨員信仰的實踐轉化效度不高。信仰是一種深層次的理論和情感追求,只有經歷一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才能轉化為實踐,煥發出行動力。當前,大學生黨員的信仰教育僅停留在理論灌輸和情感熏陶層面,教育主體并不重視其效果檢驗和實際影響力,教育流于表面。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員馬克思主義信仰養成的對策
第一,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養成的思政課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始終是大學生黨員信仰培養的主陣地。新媒體時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將四門課融會貫通,形成以信仰教育為主線的課程體系。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經典文獻的教育,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與成果的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的教育,加強正確歷史觀的教育。
第二,創新馬克思主義信仰養成的教育載體
新媒體時代的信仰養成載體應當博采眾長,推陳出新。要以思政課課堂講授為陣地載體實現信仰教育直接灌輸;以學校黨校黨課培訓為直接載體實現信仰教育直觀化;以紅色主題網站和學校社團為輔助載體實現信仰教育常規化;要以博客微博微信為新常態載體實現信仰教育有效溝通;以手機終端為靈活載體實現信仰教育即時教化;以學生微視頻微電影微話劇等為微載體實現信仰教育形式活化。
第三,完善馬克思主義信仰養成的創新機制
健全的培養機制是信仰教育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以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為目標的引導機制、以發揮黨員主體性為依據的協調機制、以強化紀律和底線思維為規定的規范機制、以培訓、考察、監督和跟蹤為主線的監督機制,和以及時控制不良思想傾向為責任的預防干預機制。
第四,健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隊伍建設
優秀的施教隊伍是信仰教育的客觀保證。健全教育隊伍,要充分發揮高校黨委和黨團組織的領導和指導作用;全力培養熟練運用新媒體的中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科研團隊;重點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媒體素養;合理組建理論素養深厚和信息化水平精湛的理論宣講家隊;打造完善德行兼備的專兼職青年輔導員隊伍;啟動實施“卓越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計劃。
第五,優化馬克思主義信仰養成的校園環境
營造鞏固和加強主流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環境是信仰教育的重要依托。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核心,高校黨委要擁有網絡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的大局意識和大格局,努力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大環境;構建網絡主流意識形態陣地的主環境;打造校報??@互動社區等校園數字化環境;創設校園“微文化”軟環境;開辟網絡安全維護和輿情統計的新環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人民日報,2015年3月1日
[2]習近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人民日報,2015年1月20日
(本文為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L14BSZ031、L14bszx032、L15wsz023)、遼寧省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政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項目“新媒體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模式研究”、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立項(JGZXS13032)、遼寧省高校黨建課題(GXDJ2014-C077、GXDJ2015-B05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