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華
【摘 要】探究性學習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導思想,學生的探究活動應貫穿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始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造探究的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興趣;反思;評價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應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坝行У臄祵W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探究性學習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導思想。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學習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學習方式呢?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思考,筆者認為要想使探究性學習取得實效,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利用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和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合理的質疑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它能使學生的探究欲望從潛伏狀態迅速轉入活躍狀態,因此,在教學中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勝的特點,想方設法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能被2、5整除的數”的教學中,先讓學生任意說出幾個自然數,位數不限,教師就能立刻判斷出這個數能否被2、5整除。實踐后,學生從不信到信,同時也產生了深深的疑問,這時,老師揭開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學具,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共同進行探討研究。又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師先用數格子的方法與學生一起來數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后教師設問:“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我們都用數格子的方法呢?”學生均說太麻煩,而且有時還不太準確,師再問,那么你們能否研究出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呢?此時,學生好勝心上漲,都躍躍欲試。這樣,以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為內容的探究活動拉開序幕。
二、引導學生在猜想與驗證中開展探究學習
數學猜想是數學學習中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數學知識,對未知量及其關系所作的一種似真判斷。任何猜想都要經過驗證,才能確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義。猜想驗證的過程,也就是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探索的過程。正如牛頓所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币虼?,在課堂上教師應創設一種“猜想”學習的情境,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大膽猜想。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猜一猜“什么樣的數能被3整除?!苯Y果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出了種種猜想:有的學生認為個位上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有的學生認為個位上的數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還有的學生認為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能被3整除,這上數就能被3整除……,對于學生的猜想,教師均給予鼓勵。同時種種不同的猜想結果,又激發學生進行驗證的需要。
三、引導學生實踐應用,在合作交流中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探索其應用價值?!碧骄啃詫W習也注重把探索成功的知識應用到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去,實踐應用仍然是一個探究過程,是一個讓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教師要創設環境,設置出經過探究才能解決的實踐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能力的培養。如在教學完百分數應用題后,我給學生留了這樣一道作業:老師現在想買一套新房,請你們調查走訪一下,幫老師參謀,買什么樣的房型和選擇幾年期的貸款較合適?下星期利用數學課要討論一下。學生們利用星期天進行調查并設計好方案,在課堂上爭先恐后,從根據家庭人員的組成確定房型的選擇,到每月應根據家庭的收入來確定還貸方案,討論的非常熱烈。通過這道開放性的問題應用練習,學生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同時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了多種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四、進行評價,培養反思能力
數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體驗教學。教學就是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足夠的機會去反思,去體驗探究發現的“過程”,在探究和反思中開展各種評價,通過組織學生自評,互評及師生互評,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自信心,如學習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是你們經過自己的主動探索、實驗發現的,回顧發現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談談你的想法或收獲。教師可適當提示,在探究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發現三角形面積正好是等底等高的四邊形面積的二分之一,利用舊知識找到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同樣,面對計算圓錐體積的新問題,聯想到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探究可發現圓錐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發現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學生通過自身的積極探究,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自信,而且還能掌握獲取新知識的方法,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總之,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高級形態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樹立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培養學生探究興趣,注重學生的探究思維和發散思維的引導,注重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的應用,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數學的實踐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城兵.中小學數學,中小學數學雜志社,2004年7-8期
[2]丁慧.對探究性學習策略的認識,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第2版
[3]顧泠沅,朱成杰.數學思維方法,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