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彩星
【摘 要】作文要寫出真情實感是現行語文新課標對中學生寫作的要求。本文從感悟生活、化情為物、細節描寫三個方面研究如何指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進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關鍵詞】真情實感;感悟生活;化情為物;細節描寫
俗話說“感人心者莫乎情”,作文唯有情真意切,才能鮮活動人。《新課標》規定: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與真切體驗。然而,在平時的學生作文中,矯揉造作,虛情假意的現象還比較嚴重。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呢?
一、感受生活悟真情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葉圣陶先生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我們要抓住作文訓練這個“流”,就必須從生活這個“源”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所謂真情實感,即是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所以,要想學生在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就必須教會學生面向社會,關注生活,以飽滿的熱情和獨特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感悟其中的情感。
例如,一個晴天的午后,我領著全班同學一起欣賞了學校盛開的廣玉蘭。面對著一株株亭亭玉立、或紅或白的玉蘭花,同學們驚嘆不已:有的喜愛白玉蘭的冰清玉潔,有的傾心紅玉蘭的清新柔媚……當晚的隨筆中,三分之二的同學都寫了玉蘭,他們對玉蘭花的形態、顏色、香味進行了細致的刻畫,有的同學贊美生命的美好,有的歌頌春天的生機勃勃,有的感嘆花期的短暫,感悟到生命的易逝,還有同學贊美玉蘭在春寒料峭時獨自盛開,為初春增色不少……真情實感,溢于言表。
二、化情為物表真情
沒有具體事物,文章就沒有真情實感。而真情實感一般都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敘述、描寫、議論等表達出來的,即“化情為物”表真情。
“化情為物”,簡單來說就是用“物”去表現人和事,傳情言意。
教材中運用“化情為物”的例子比比皆是: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把無形的“愁”化為有形的“一江春水”,把自己因亡國而引發的諸多愁緒渲染得淋漓盡致。余光中在《鄉愁》中,將“鄉愁”化為郵票、船票、海峽等,形象地表達臺灣游子對祖國的思念之情;《紫藤蘿瀑布》通過寫紫藤蘿的不幸與繁茂來表達對生命的頑強、美好、永恒的歌頌……教師可以在教課文時進行這種作文方法的指導與訓練。
在一次以親情為主題的作文訓練中,一位同學寫外婆給自己的愛,寫了外婆教自己做手工,剪窗花,做許多可口的飯菜(紅燒肉、豆腐花、糖粥等)、在桂花樹下講故事,數星星……從文字中可以看出,小作者是想將外婆對自己的愛表達出來,同時表達自己對已逝外婆的懷念之情。但是,由于材料多而無序,思路較亂,語言也平淡,因而沒有突出外婆的愛,自己的思念之情也未能體現出來。根據這篇作文的材料,我指導這位同學運用“化情為物”的手法將文章分成三部分來寫:第一部分寫外婆耐心教自己剪窗花,第二部分寫外婆為自己精心做豆腐花,第三部分寫在桂花樹下回想起自己與外婆看星星、撿桂花的情景。這樣,將外婆對自己的疼愛化為具體的窗花、豆花和桂花,表達對外婆深深的思念。運用“化情為物”的手法后,這篇文章的內容集中,便于細致地刻畫外婆的愛,小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有了依托,更形象更感人了!
三、細節描寫見真情
細節描寫是指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外貌等細小情節的描寫。一篇文章,恰到好處地運用細節描寫,能起到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巴爾扎克說:“當一切的結局已準備就緒,一切情節都已經過加工,這時,再前進一步,惟有細節將組成作品的價值。”
寫作大師們總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并用細膩的筆觸去表現這些細節,成為文學園地里一顆顆熠熠閃光的珍珠。朱自清在《背影》中對父親爬月臺時的描寫,突出了父親對我無私的愛,讓每個讀者感動不已。但是他的原稿卻不是這樣的描寫:
原稿: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艱難地穿過鐵道。
修改稿: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修改稿添加了“攀”“縮”“微傾”等細節描寫,細膩地寫出了父親爬月臺的整個動態過程,具體地表現了父親爬月臺的艱難,比原稿更能突出父愛的感人至深。
在教學中,我經常帶著學生充分品味這些精彩的細節后,指導他們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等細節,進行細致的刻畫并反復修改。下面我們來對比一下小李同學的《等》中記敘放學時爺爺來接自己的片段的原稿、修改稿:
原稿:我走出校園,爺爺跑到我的面前,塞給我一個烤紅薯,拉著我的手走過了馬路。
修改稿:在瑟瑟的寒風中,我走出校園,個子矮小的爺爺立刻跑到我的面前,用瘦骨嶙峋的雙手握住我的手捂了又捂,然后從棉衣口袋里掏出一個熱乎乎的烤紅薯塞給我,緊緊地攥著我的手走過了馬路。
由于增添了細節描寫,修改后的片段更生動地刻畫了一位慈愛的爺爺,更真實地展現了爺爺無私的愛。
由此可見,要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就應該多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給予學生寫作心靈的自由,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熱愛寫作,并且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情到深處文自工”,作文只有用真情打造,才會閃現出誘人的光彩!
【參考文獻】
[1]王玉英.《記敘文片段序列訓練——化情為物》.《課外閱讀》,2010年12月
[2]黃松海.《文章動情才誘人》.《中學生語數外》,2007年6月
[3]《如何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作文網》,2015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