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方強
【摘 要】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成為一個個個性張揚、主動進取的主體,需要教師設計好教學流程,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在競爭情境中主動學習、探究創(chuàng)新。
【關鍵詞】初中體育;自主;合作;探究;運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體育教學也悄然改變。注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體育興趣、培養(yǎng)學生體育素養(yǎng)、提高終身體育意識,已成為初中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因此,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成為一個個個性張揚、主動進取的主體非常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我做了如下嘗試:
一、設計好基本流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的制定,產生“我想學到什么”、“我應學到什么”、達到“何種程度”的學習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和渴求解決問題的迫切心理。讓學生在“我要學習”意識的強烈驅動下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情境中去。
2.啟發(fā)點撥,自主探究。教師事先設計好自主學習提綱,創(chuàng)設一種探索氛圍,指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自主探究階段,動腦動手動嘴,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3.組織討論,合作交流。本階段注重體現(xiàn)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間由局部到整體的交流、整合,而知識方面則體現(xiàn)了由點向線、由線到面、由普通到重點的集結;在認識上則體現(xiàn)了從個別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
4.總結評價,舉一反三。知識的掌握是為了應用,思維、技術動作的訓練是為了創(chuàng)新。本階段主要是對已學知識技能的鞏固訓練,遷移練習,使學生思維發(fā)散提高,具有創(chuàng)意。整個過程,教師并不是袖手旁觀,而是一直處于指導的地位,不斷提供信息,觀察并收集學生學習的情況,點撥方法,鋪路搭橋。
通過以上流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任務,然后在一段時間內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基礎性練習,經組內組際交流、評價、共同促進,逐步完善,最后形成個體或小組的教學成果,形成動作技術或手段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操作與實踐
通過實踐,我摸索出了“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營造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競爭情境;引導發(fā)現(xiàn),探究創(chuàng)新;展示合作探究成果”這一自主、合作、探究的體育教學模式。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是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入主動、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情境,從而獲得豐碩的知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教學實踐表明,學生都有表現(xiàn)自我和展現(xiàn)自我的欲望。根據學生這一特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首先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例如每節(jié)課的準備活動,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每個學生輪流來組織準備活動,并提出相關要求。其次,教師應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如應用多媒體給學生演示技術動作、快速顯示問題、讓學生明確探究的思路與方法、養(yǎng)成探究的習慣等。
(二)營造學習競爭情境。“一言堂”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講、學生練。而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里,教師應轉變角色,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人格,與學生結為合作伙伴,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引導他們質疑、解疑,在課堂上敢于發(fā)表意見、看法,提出問題。例如,讓學生設計并展示一個游戲,然后請學生提出對這個游戲的看法,包括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再讓學生進行互評,這有利于學生共同提高。營造競爭情境,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這些活動對學生都具有吸引力。好奇是人的天性,也是一種動力,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發(fā)展狀態(tài),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近景直接性學習動機,他們好勝心強、喜歡競爭,這些特征可以轉化為學生探究的動機,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挖掘教材的新奇因素,創(chuàng)造情境,變換形式。例如,上耐久跑課時,開展定向運動,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組內協(xié)作,互相幫助,看哪個小組最先獲勝。又如,技巧練習時,從準備活動──入場──練習──學生互評──自我展示,整個練習過程都由學生主持,學生相互做裁判、打分、評價,通過實踐激發(fā)學生探究的內驅力。另外,教師對學生的每一次探究都應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喜悅,增強學生的學習樂趣和探究信心。
(三)引導發(fā)現(xiàn),探究創(chuàng)新。探究離不開問題,因此每節(jié)課教師必須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或作為家庭作業(yè)。例如,在教學《正面原地雙手拋實心球教學》時,教師提出“怎樣才能把實心球投得遠”這一問題。學生通過練習、討論得出答案,教師進一步向學生提問“取決實心球遠近的因素是什么?”再通過學生練習、討論得出答案。整堂課學生都是學習主體,親身體驗學習,建構知識,展示自我。每節(jié)課都提出問題或設疑,會給學生后來的自主探究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四)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探究過程就是獲取成功的過程,是體驗快樂的過程。在圍繞探究主題展開討論中,教師要相機誘導,適當鼓勵,啟發(fā)學生思維,將討論引向深入。在此過程中,學生明了知識、建構知識。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就是通過匯報、表演等方式展現(xiàn)知識的形成、能力的獲得。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是實施新課標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需要,不能僅把它看成一種教學方式,更應把它視為一種教學理念,是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的理念。它不僅要求學生動手、動腦,而且要求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這樣才能推動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使教師的行為發(fā)生與之相適應的變化,從而推進課程改革,達到提高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海波.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與體育教師觀念的轉變[J].體育文化導刊,2003.12
[2]宋忠志,羅希堯.我國中學體育師資現(xiàn)狀分析[J].體育科技,2000.2
[3]徐小鳴.淺談體育課上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0.09
[4]郭太瑋,潘紹偉.新課程標準實施與體育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J].體育學刊,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