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佳
摘 要:德育課第一課對于中職學校德育課來說,起著畫龍點睛、開宗明義的作用。結合中職德育存在的問題,對德育課第一課的重要性和教學設計進行研究,并提出一定的見解,希望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中職;德育;第一課;人才培養;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0-0014-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人學會技能和本領,從而能夠就業,能夠生存,能夠為社會服務。從這一點來說,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面向整個社會的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務應該是培養人才,人才培養觀念更新和培養模式創新要成為規劃的亮點。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注重培養復合型人才。文理科差別不要搞得太大,學理工的應該關心社會,提高人文素養;學文科的應該加強自然科學知識學習,提高科學素養。本文從中職教育實際出發,闡述德育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以及思考,研究如何上好中職德育第一課,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一、艱難而偉大的中職德育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目標是:使學生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和黨的基本路線,確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想信念,具有為人民服務、奉獻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科學的思想方法;自覺地遵紀守法,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熱愛專業,勤奮學習,勇于創造,大膽實踐,具有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安全意識、質量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但是,從實際教學工作來看,中職德育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部分生源素質偏低,更亟待德育影響力的擴展。本校生源主要來自周邊縣區,由于種種原因部分學生的入學成績不高,甚至還有少數學生是各初中學校出了名的“學困生”。學生來到中職學校學習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家長的期望:家長們不忍心他們15歲~16歲沒有一點手藝就走向社會,可是走向高中、大學之門已經遙不可及,于是,就把“孩子們的成才”希望寄托到兩年的中職學校教育身上。大家都知道,沒有內在的追求,學生的成長成才就是一句空談。要實現這個偉大的目標,啟發和發掘職校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就是德育教師的首要任務。第二,德育第一課任重道遠。專業理論、專業技術的教育,僅僅是兩年中職學校教育的一方面,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行為習慣的糾正。而這個任務,極大部分落實到了德育教師身上。現行德育教材設計已經趨向社會實際,一年級德育教材使用的是《職業生涯規劃》《哲學與人生》。教材系統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歷程(如何正確看待生活、社會、職業),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一個系統而完整的過程,學生若能很好地學習和掌握,對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是意義重大的。不過,其教學過程卻需要一學年。那么,要想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就需要一節別開生面的開場白(德育第一課)。人生不外百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雖然從很小的時候起,父母、教師就不斷講人生如何如何、未來如何如何,但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兩年之后,真實的現實人生即將擺在目前。未來是什么,應該依靠什么來維系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五年十年之后的世界又會如何,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如何面對組建家庭、繁衍后代等問題,這些復雜的問題,德育教師要引導他們認真思考。
二、德育第一課的教學設計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作為德育教師,最難也最有價值的課題就是如何上好“德育第一課”。為了完成中職德育教學目標,盡快指導學生告別消沉的過去,開啟積極、自覺的明天,教師可以“人生的終極目標”為題,開啟中職德育第一課,課堂上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討論。問題1:人類究竟是什么?教師列舉人類對地球的開發與利用、對自然的破壞以及由此引發的物種消亡,即人類自身生存環境不斷惡化。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討論,得出相關結論。A.人類和其他生物、礦物(世間所有物質)一樣,是宇宙的產物,人類應該與大自然和諧相處。B.為了滿足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需要,人類不斷向大自然索取,不斷消耗地球的資源,而資源總有被耗盡的一天。那么,中職學生應該如何理性地生存和發展呢?問題2:一個男人(女人)一生的終極目標是什么?人生的三萬多天結束時,我們希望是怎樣的一個場景?世人謾罵?凄涼孤苦?子孫滿堂?親朋好友云集?世人的崇敬和膜拜?德育教師可以列舉歷史名人(偉大的歷史開創者、文人墨客)、新聞報道中的貪官等,請學生說出自己心目中最尊敬的親人的事跡。通過一系列討論,引導學生得出結論。A.中職學生無疑是非常普通的一員,沒有誰智力超群,更沒有特異功能。作為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學生,應該如何理性地規劃自己的人生理想?答案是作為一個獨特而且普通的個體,要珍惜自己在這個世界走一回的三萬多天。不管是在家庭,在學校,還是將來走向社會,都要理性、達觀地看待世間的一切榮辱得失、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從人的一生看,一個男人(女人)的終極目標是品德高尚、事業成功,成為一名受人尊敬愛戴的爺爺(奶奶)。而要想成為一名受人尊敬愛戴的爺爺(奶奶),前提是成為可愛的爸爸(媽媽)。B.要想成為可愛的爸爸(媽媽),前提是品德高尚,有正當的職業,有美滿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而要品德高尚,有正當的職業,有美滿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則必須成為優秀的男(女)青年。C.結論:要想成為優秀的男(女)青年,必須從現在做起。過去已經無法改變,唯一可以改變的唯有當下。從學生時代開始,要相信自己的未來不是夢,為自己的未來不斷學習、實踐,為成為生活的贏家增加籌碼。問題3:如何從現在做起,把自己培養成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優秀的男(女)青年呢?具備什么樣的思想品德和職業素養的青年,才能實現成為受人尊敬愛戴的爺爺奶奶的人生終極目標?大家討論的結果是:首先,必須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這是根本;其次,有一顆不甘人后,積極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第三,擁有滿足職業需要的一技之長。只有明白這些道理,后邊的圓夢行動、習慣養成、興趣培養,才有目標和價值。這節課想要達到的效果是,啟發學生對未來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為以后學校生活和開展德育工作起到促進作用。
三、德育課教學反思
第一,本堂課從個人內在的追求出發,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家庭觀念和人生觀念,養成自尊、自信、自強、樂群的心理品質,做到人格健全,樂觀向上,符合《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的德育目標要求。第二,本堂課從家庭美德教育出發,涉及領域包括職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倫理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符合德育大綱中的德育內容要求。第三,本堂課從學生家庭體會出發,衍生出學生自身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需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導向,緊密結合社會需要和時代發展的要求,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規律,尊重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性,適應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開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導活動,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重視知識傳授、觀念樹立,重視情感體驗和行為養成,引導學生形成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優良品質。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增強學生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自律與他律、激勵與約束有機結合,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增強教育的實際效果。第四,存在問題是:一要充分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拓寬德育途徑,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充分利用課程教學、實訓實習、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志愿服務,以及職業指導、心理輔導、家庭與社會活動等教育途徑。二要進一步完善學校工作評價和學生品德評定兩方面的德育評價工作。
四、結束語
中職學校的德育是德育教師根據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路線,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術,教育和引導中職學校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思想和行為活動規律的學科。中職學校的德育是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到能否培養出合格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新的生力軍的重要課程。總之,上好德育第一課,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為以后的德育開展奠定基礎,更好地培養有著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瑛明.關于中職學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9(12).
[2]王葎.價值觀教育的合法性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吳昊.針對高職院校就讀留學生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效力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