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均
摘 要:對當代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一。從注重學生心理變化,分析學生心理;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兩個方面,研究體育課堂中如何加強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關鍵詞:體育教學;心理素質;身心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444;G6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0-0022-01
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地方,也是增強孩子們體質的重要地方。對于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體育教學,學校體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和鍛煉學生、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在平時的體育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對學生的各種心理進行分析和引導,增強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在體育教學中,以新大綱為準繩,創設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情景,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需要。
一、注重學生心理變化,分析學生心理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心理上的變化,及時分析不同狀態下的學生心理,剖析其內在原因,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在平時不緊張的時候看起來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但在關鍵時刻,卻發揮失常。因此,體育教師要創設各種教學情境,磨煉學生意志,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消除運動恐慌心理。
(1)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學生運動水平各有差異。比如,有些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害怕參加體育運動,怕同學笑話,在學習中不想投入,敷衍了事。針對這些問題,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技能水平等特點,合理搭配一些難度較小、學生興趣高的內容,為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認識自己,提高其學習信心。要讓學生知道,每個人的能力雖然不同,但都可以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增強,更加喜愛體育運動。
(2)適當地進行消除緊張情緒的訓練。學生的注意力越集中,心理越緊張,保持情緒穩定就越困難。要讓學生適當轉移注意力,克服消極或過度緊張的心理,以積極、輕松、愉快的心情進行學習和生活。比如讓他們暫時離開,想一些平時喜歡的事情,穩定之后再進行體育運動。例如,在乒乓球比賽一開始就全力投入,緊張地迎接每一個球;贏了就走動一下,叫喊一下,振奮自己,保持勢頭;失了球,就用毛巾擦汗或定一定神,動作放慢,讓自己靜下來,再重新振作起來進行比賽。心中無雜念,也是提高心理素質的重要策略。比賽時沒有人想輸,但比賽時腦中總想著輸贏,則容易影響水平的發揮。關鍵時刻手腳要放開,不用多想,只要把平時訓練的心態拿出來就行。
二、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體育教師要研究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準備教學方案,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活動,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的人格特征,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為他們將來的人生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1)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重要。因此,體育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個性心理,精心設計各種教學方案,增強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跑的過程中,預備階段一般要求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做好各種預備動作;在跑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后蹬快速有力、上體正直稍前傾、身體自然轉動、擺臂和動作協調。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
(2)培養學生的競爭心理。在體育活動中,競爭能使學生滿懷希望,朝氣蓬勃,克服惰性,形成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在體育課堂中,體育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組織多種形式的游戲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心理。根據學生的個體實際,可采用“讓時、讓距、讓分、等級賽”等方式進行訓練。比賽當中,要組織學生采用鼓掌、呼喊加油、呼名激勵等方式,營造熱烈友好的競賽氣氛。比賽之后,體育教師認真評講,使得勝者不驕,敗者不餒。要真誠地祝賀和表揚勝者,并發給小獎品,比如“小紅花”“小五星”,以強化勝利感和榮譽感,從而激勵同學的上進心和競爭心。同時,還要熱情鼓勵和安慰失敗者,對他們的進步和良好的行為給予充分肯定,激發他們戰勝自我的勝利感,增強其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的信心,并消除或減弱失敗的消極情緒,鼓勵其積極參與下一次的競爭。
(3)依據學生的個性,精心創設各類比賽情境,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體育活動大多數以團隊合作形式出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發生著各種頻繁的合作關系。平時只要結合教學內容有目的地開展活動,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例如,分組接力練習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比賽,規定同組成員得分之和形成總成績。這樣,每個人都會注重自己的成績,力爭為隊伍爭光,學生之間相互支持鼓勵,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三、結束語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能力和其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要善于發現并處理好學生的運動恐慌心理,幫助學生克服各種不良個性心理,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引導學生熱愛體育鍛煉,自主學會鍛煉身體,使其成為心理健康、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顧汝榮.對當前小學體育教學困境的分析研究[J].學苑教育,2014(11). [2]漆昌柱,徐培.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機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