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鶴
摘 要:有效提問是教師開啟幼兒心智、拓展幼兒思維、增強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從提問的趣味性、開放性、針對性、層次性以及靈活性著手,巧用提問進一步提高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有效性。
關鍵詞:幼兒園;提問;科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2;G6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0-0076-01
陶行知先生說得好,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這充分說明提問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意義。準確、恰當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開拓幼兒的思路,成為幼兒思維活動的導航,使得課堂精彩紛呈。下面結合在科學活動中的一些教學片段,探究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巧用提問的有效性。
一、提問要有趣味性,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幼稚天真,對小動物喜愛有加。在開展科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向幼兒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能夠使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從中獲得知識和經驗,激起他們探究的欲望。例如,在科學活動“好玩的洞洞”中,當教師出示小球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你的身體變出一個洞洞嗎?”孩子們一聽用自己的身體變出洞洞,都忙著變了起來。有的用兩只手圍起來,變出了一個洞洞,有的兩只手舉起來變成了洞洞……這樣的提問,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參與興趣,而且也拓展了幼兒的思維。
二、提問要有開放性,能拓展幼兒的思維
教師要多用開放式的提問方式,如“你發現了什么”“你有什么辦法”“你覺得會怎么樣”等;少用封閉式的提問,如“這是什么”“是不是啊”。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科學活動,會有許多發現和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受。例如,在科學活動“好玩的聲音”中,一開始教師給每人準備了一個空的礦泉水瓶,問:“你能讓空瓶子發出聲音來嗎?”孩子們的回答都是“能”或“不能”,很單一。其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但沒有機會表達。也有盲目跟“風”的,沒有進一步思考與探究。這時,老師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尤為重要。老師問:“你有什么辦法讓空瓶子發出聲音呢?”聽了之后,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試了起來。有的在桌子上敲,瓶子發出“咚咚”的聲音;有的捏瓶子,發出“嘩啦”的聲音;還有的用手拍瓶子,瓶子發出“啪啪”的聲音。孩子們的思路一下子被打開了。可見,開放性的問題培養了幼兒思維的習慣和辯證看問題的方法。
三、提問要有針對性,能突破活動的重難點
教師的提問要有針對性,必須依據幼兒發展規律、課程目標原則,切入目標重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把難度較大的問題分解成易理解的幾個小問題,層層深入地問,逐步引導幼兒向思維的縱向發展。例如:在大班科學活動“硬尺與軟尺”中,活動的重難點是“了解硬尺與軟尺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嘗試、探索尺的使用方法”。教師提問:“看一看、說一說這些尺有什么用?再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一樣?”要充分調動幼兒的原有生活經驗,然后通過比較,讓幼兒發現尺子的不同之處,為接下來的操作活動打下基礎。接著提問:“量腰圍應該用什么尺比較合適?畫線段應該用什么尺比較合適?”讓幼兒說說完成不同的任務應該用哪種尺,然后借助幼兒的示范幫助幼兒了解尺的使用方法,有效地突破活動的重難點。這樣根據活動的目標、幼兒的發展水平和生活經驗提出問題,有重點、有針對性。
四、提問要有層次性,能理清幼兒的思路
在設計提問時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先從幼兒已有的經驗入手,然后再逐步加深,擴展內容、豐富知識、建構概念,使整個教學過程呈金字塔式結構,體現幼兒的發展性原則。例如:在大班科學活動“讓硬幣浮起來”中,老師以“硬幣放在水中會怎樣”的提問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接著出示泡沫、糖紙等材料后提問:“這里哪些材料能讓硬幣浮起來呢?”引導幼兒自由發表意見,教師記錄,然后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并記錄下來,最后又提問:“能不能通過改變材料的造型讓它將硬幣浮起來呢?”這些提問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幫助幼兒明確探究的方向,使幼兒無序的經驗變成有序。
五、提問要有靈活性,能引起幼兒的共鳴
只有教師的提問靈活應變,才能將動態的教學過程把握好。幼兒具有學好科學課的潛能,他們有自己的思考,會提問,也會自己解決。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視角,能觀察到別的幼兒看不到的細節。例如:在“大大小小的蛋寶寶”這個科學課活動中,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蛋后,老師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孩子們不能很好地將蛋的不同之處講出來,于是教師將提問調整為“你們發現這些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這樣的提問更具有針對性,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經老師這么一問,孩子們很快說出了蛋的大小、形狀、顏色等不同之處。所以,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靈活提問,要圍繞教學目標適當地進行調整,不要忽視一些很好的教育機會。
六、結束語
由此可見,在組織幼兒園集體科學活動中,教師的問題設計十分重要。它是師幼互動、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一個個巧妙、有效的提問,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鼓勵幼兒主動探索,使課堂成為師幼與同伴間開放、高效、互動的對話系統,促進每位幼兒得到全面可持續發展,讓幼兒園科學活動更加精彩,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王蓉,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與指導[J],學前課程研究,2009(02).
[2]陳麗云.小班區域活動低結構化的指導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