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蘇蘇
摘 要:在音樂教學中,注重開展競賽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尋找音樂中的快樂;師生創(chuàng)編動作,在美妙的音樂中師生共同分享快樂;激勵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創(chuàng)新中去,使其感受到創(chuàng)新的愉悅。
關鍵詞:興趣;音樂教育;主旋律;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2;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0-0088-01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在“前言”部分指出:“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要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tài)度和程度,以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等諸多方面。”一個“更”字,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等的評價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教育理念下的評價機制,使得素質教育的輪廓更加明晰,并具有明顯的導向性。這無疑將音樂教育帶向一個更加健康、更加科學的軌道,也必將激發(fā)音樂教育工作者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前提。
一、開展競賽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一般來說,學生都有很強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并且爭強好勝、不甘人后,這樣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認知世界是感性而非理性的。要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教師必須從這一特點入手,來尋找教學的最佳切入點。游戲,無疑是學生們最愿意接受、最愿意參與、最易于情感釋放的活動,那么,設計一些與教學相應的競賽游戲,讓學生對感性的游戲與音樂學習產生快樂的對接,無疑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途徑。例如,教唱一些歌曲時,教師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分別取一個好聽的名字,諸如“紅領巾合唱團”“小百靈合唱團”“小紅花合唱團”“小黃鶯合唱團”等等,讓各合唱團之間展開競賽。對那些唱得好的合唱團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譬如:“真棒,我們班的同學唱得真棒,說不定以后還能成為歌唱家,但驕傲不行,要更上一層樓”;對唱得不好的合唱團,先找出他們表現(xiàn)好的地方加以鼓勵,然后再指出不足,譬如:“你們唱得不是挺好嗎?音非常準,就是發(fā)音方法不太準確,要是在唱歌時講究點發(fā)音方法,肯定比老師唱得還好”。總之,無論是對唱得好的同學還是對唱得不好的同學,都應以鼓勵為主,以充分調動他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爭取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從游戲中找尋到歌聲帶給他們的快樂。用游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用競爭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用鼓勵堅定學生渴求肯定的好強心,循序漸進,就能把學生們帶進美妙的音樂世界。
二、師生創(chuàng)編動作,共享快樂
舞蹈與音樂也是密不可分的,它富有動作性,而“好動”正好是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根據(jù)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把歌曲欣賞與舞蹈相結合,即把歌曲反映的內容編成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與歌曲教學同時施教,也是音樂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因素的有效途徑。例如教唱《過新年》這首歌曲,可以發(fā)給同學們每人一頂八角巾,教師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編動作,邊歌邊舞。讓同學們把對“過新年”的歡快和喜悅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在歌曲和舞蹈中,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孩子們憑借對音樂的理解,通過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融入大量的肢體語言,其陶醉興奮之態(tài)可以想象。不知不覺中,孩子們的心靈已經同美妙的音樂在一同起舞。“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人尚且知道舞蹈對音樂的輔助補充作用,今天的音樂啟蒙,絕不可丟棄這樣一個既能愉悅身心又能加深理解音樂的法寶。
三、激勵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快樂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音樂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并體驗創(chuàng)新帶給他們的快樂,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比如,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提到的“利用繪畫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除了教師具體的教學用意之外,刻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是顯而易見的。為了具體說明這一問題,不妨再舉一個例子。在教五年級《春來了》時,可以進行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先讓大家聽音樂,然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受,每人描繪一幅春色圖,用圖畫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這樣,音樂與圖畫相互結合,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當學生學會歌曲后,把歌名改為“夏來了”“秋來了”“冬來了”,讓學生重新填寫歌詞。在歌詞的創(chuàng)作中,學生們加深了對一年四季特征的理解和認識,教材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拓展和延伸。學生在歌聲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懂得了珍惜時光、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的道理,同時,創(chuàng)新意識在音樂活動中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目標。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關鍵就在于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四、結束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卡巴列夫斯基說過:“激發(fā)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必要的先決條件。”音樂啟蒙的主要任務,顯然是教育工作者如何架起音樂與興趣、音樂與快樂這座立體“橋梁”,使每個同學都能感受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并在日常生活中盡情享受音樂賜予的美。音樂教師應該注重更新教學理念,變革教學方式,帶領廣大學生跨越這座“橋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孫華.例談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J].教學與管理,2014(11).
[2]王滔.兒童音樂游戲要把握“四性”[J].教學月刊,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