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葉
摘 要:繪本主要以畫面為載體向幼兒傳達信息。豐富的畫面的信息,富有“講述功能和語言功能”,需要教師有效地引導來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結合繪本教學,探討如何挖掘繪本中豐富的內容,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繪本;教學;策略
繪本閱讀對語言發展的作用,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也是普遍認同的圖畫書閱讀的最大價值。Snow和Goldfield以及Moerk的研究也表明,父母(成人)試圖通過圖畫書閱讀活動來教幼兒學習語言,而且采取種種手段,如提問、提供反饋等手段以促進幼兒語言水平的發展。筆者在多年以繪本為載體的語言教學中,挖掘繪本的講述功能和語言功能,探索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培養幼兒閱讀興趣,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在此進行探討。
一、繪本與繪本教學
繪本也稱圖畫書,是由圖畫文本和文字文本共同構成的一種圖文并重的、繪畫和語言相結合的書籍形式(也包括只有圖畫的無字繪本)。繪本主要是以畫面為載體向幼兒傳達信息,它具有與其他體裁幼兒圖書不同的特征:形象的直觀性、構圖的連續性以及畫面的趣味性。
本文提到的繪本教學即是以繪本為載體的、以理解繪本故事內容為主的語言教學活動。在開展繪本教學活動前,教師只有精細地解讀繪本,才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風格,了解作者意圖,從而有效地駕馭整個閱讀教學過程。
二、挖掘繪本中豐富的內容,多種方法引導幼兒大膽表達,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1.觀察繪本畫面細節,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猜想
繪本強調圖畫的講述功能、語言功能,而且是作為繪本最基本的要求。繪本中的圖畫是能夠“講述”的、能夠表現圖書的內容、主題和細節,富有藝術表現力、有豐富的細節等待孩子去發現,并能夠和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連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引起孩子的共鳴。它要使孩子以畫為線索進入另一個世界,要在孩子心中創造一個立體的世界。因此,觀察畫面是繪本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面對一個內容豐富能“講述”的畫面,讓幼兒觀察畫面里的內容,猜想故事里會發生什么事?為什么會發生?鼓勵幼兒盡情猜想,大膽提問。這就能為幼兒打開一扇門,在猜想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從而鍛煉、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1)觀察封面
繪本的封面常常包含非常豐富的信息。如《孵娃娃》的封面上五個動物媽媽:烏龜、雞、杜鵑、山雀、鴨,圍著一窩新生的寶寶,好像在熱烈地討論著什么。五個動物媽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他們在討論什么?一窩新生小寶寶是哪個媽媽的寶寶?為什么其中一個寶寶與眾不同,個頭特別大?在書名“孵娃娃”的“孵”字里,是滿滿一窩蛋,有一個有花紋的蛋,特別大。花蛋跟其他蛋有什么關系呢?仔細觀察畫面,就會生出很多的疑問。從封面的大膽猜想導入活動,立即打開了幼兒語言和思維廣闊的空間。
(2)畫面對比
引導幼兒去對比觀察畫面上時空的變化,借助感知,分析、推理這種變化,大膽表達自己的猜想。例如,繪本《小房子》,對比小房子前后不同的變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房子,發現小房子的特別之處,以及前后對比鮮明的小房子的表情變化,請幼兒說說小房子周圍發生了什么變化?猜想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3)細節挖掘
繪本中的細節能使閱讀變得更具趣味性,體現了作者的獨具匠心。有時,某個細節正是故事的重要線索,因此,要引導幼兒學會發現這些細節,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阿布和阿丹》中阿布的樹葉便條,便條上有字,寫著阿布的心愿,也是整個故事的主旨。圍繞著這片樹葉,幼兒有太多的問題、疑惑和猜測。樹葉上寫的是什么?什么叫“我有友情要分享”?阿布為什么不去找其他動物玩?一石激起千層浪,幼兒開始大膽地提問,大膽地猜測。
2.開放式提問鼓勵幼兒表達自己對故事的感受及想法
幼兒對繪本的閱讀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通過觀察、想象、探究、理解、情感表達等不斷豐富知識和經驗,不斷生成新的意義。繪本閱讀是一種理解與對話的過程,每個幼兒對繪本故事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提問要把握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幼兒展開討論,開放式提問為幼兒創造了“想說,敢說,樂意說”的環境,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講述,使幼兒的語言得到充分的釋放。繪本《每一次》中,小熊和大熊最后說的“每一次”這句話,你讀起來有什么樣的感覺?一樣嗎?你從哪些地方感覺到了大熊對小熊的愛?這樣的提問,啟發幼兒去感受語言所表達的情感,并通過感受去運用這種富有情感的語言來表達。
3.角色聯想法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繪本閱讀需要幼兒運用想象再現故事情景,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獲得審美體驗。幼兒的思維處在“自我中心”水平,他們把主觀情感和客觀認識混合在一起,把世界人格化。繪本很容易使幼兒進入想象的故事世界,由繪本故事聯想到生活經驗,在生活中也很容易聯想到故事內容,并在生活中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因此,角色聯想讓幼兒將故事主角所發生的事情與自己的生活作連結,使幼兒產生豐富的話題想要表達。如《一個五歲男孩的回憶錄》中的男孩非常容易讓幼兒想起自己的生活情況。幼兒讀《小豬飛上天》,則會從小牛的夢想聯系到自己的夢想。角色聯想引導幼兒以自身的角度去理解故事內容,更傾向于運用書中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以表演、續編、繪畫的形式再現或豐富繪本故事,拓展幼兒的語言表達空間
繪本以美麗的圖畫為優美的語句提供視覺支持,能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并記憶。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幼兒很自然地會就畫面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進行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繪本畫面中的細節描述能讓他們回憶起更多的內容,甚至能啟發他們進行新的創編。因此,在繪本教學中,活動之后豐富的延伸活動,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和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形式。
(1)繪本故事表演
《南瓜小房子》《月亮的味道》《三個咕嚕嚕》等繪本中有趣的故事情節,將會吸引幼兒為故事中的角色創編臺詞、演繹故事。
(2)圖文結合創編或續編故事情節
如《阿布和阿丹》中阿布收到了阿丹的來信,明年暑假將帶朋友一起來和阿布玩。明年暑假阿布和阿丹的朋友們是怎樣一起玩游戲的?新的故事就由幼兒自己來畫和說了。
(3)自制圖畫書
在繪本教學中將繪畫與語言表達相結合,自制圖畫書,是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方法。如,在繪本《我的連衣裙》教學活動中,每個幼兒想象自己變成小兔來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連衣裙就發生了變化,活動中幼兒自己畫,并用書中的語言來表達連衣裙的變化。活動結束后,所有幼兒的畫訂成一本書,一本新的繪本《我的連衣裙》誕生了,大家都特別喜歡讀這一本書。《我們去探索》也是一樣,幼兒畫出的一個個探險經歷組成了新的圖書。這種自制圖書更是激發了幼兒閱讀與表達的興趣。
總之,繪本在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和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幼兒園繪本的教學中,教師的有效引導,能促進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康長運.幼兒圖畫故事書閱讀過程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03.
[2]朱瑾.幼兒圖畫故事閱讀的心理過程及教學策略[J].幼兒教育,2009(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