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洪峰
摘 要:學校的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階段,開展體育課程的意義是從小開始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的意識,豐富學習內容,協調學生日常的學習活動。在進行體育活動中,學生由于安全意識薄弱,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意外事故,因此培養學生的體育課常規意識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常規意識,以確保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安全,提出相關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體育課;課堂常規
國家發展體育的好處是多方面的,能夠促進人民身體素質的提高,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體育主要是由大眾體育、專業體育、學校體育這三個部分組成的,體育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因而體育在教育領域對于學生的幫助也是極其有利的。小學低年級體育課的教學活動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低年級學生還沒有適應小學生活,不了解體育課的教學要求;(2)學生認為在學校進行體育活動就是為了玩耍,思想意識出現錯誤;(3)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在課堂教學中很容易被其他新鮮事物吸引,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體育課上,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對于完善體育課課堂常規起著關鍵作用。所謂的體育課課堂常規指的是為了保證體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對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學校體育教學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實施體育課堂常規的好處是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嚴密課堂組織,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常規教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上體育課之前,穿適合進行體育活動的衣服和球鞋,不攜帶危險物品;二是學生有事要請假;三是聽到上課鈴聲后,直接到指定的場合集合;四是在上課過程中未經教師允許,不許交頭接耳,隨意走動,及時聽從教師的安排,積極完成給定的教學任務;五是下課5分鐘前,在教師集合過后才能下課。針對上述提出的體育課常規,如何讓低年級學生更好地貫徹,提出如下策略: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本身的紀律意識較差,由于體育課一般情況下是在戶外進行的,因此當他們脫離教室的束縛后,在戶外就會過度自由,導致教師難以進行合理的管理活動,再加上一些特別調皮的學生,往往會在前往體育課的路上就開始嬉戲打鬧,很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針對這一情況,首先學生從教室走向操場時,班主任要組織學生排好隊伍有序前往,其中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以兩列縱隊為主,按照身高進行排列,從而避免吵鬧的現象出現。到達操場時,體育教師要求學生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好隊后,讓學生依次報號,以單雙數為由,讓雙數學生出列,將二路縱隊變成四路縱隊,以此來清點人數,確保班級里的學生都能參與體育課教學。
二、教師有效組織活動
低年級的體育課是受到學生追捧的,由于教師的教學任務并不多,主要還是以玩的形式進行,所以學生對于體育課的熱情是極高的。而這種玩的教學形式,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隨意組織進行游戲,很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規范課堂秩序,有效組織游戲讓所有學生參與進來,在游戲開始時先給學生講解游戲規則再開始游戲,對于一些不守游戲規則的學生給予適當的懲罰,而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比如,先讓學生圍成一個圈,規則就是講話與動作必須同時進行,前后兩人之間停頓的時間不能過長,否則為失敗。教師對遵守紀律的學生予以表揚,同時由于守紀律還會得到加分。通過這件事學生明白,只有紀律好才能加分,有利于促進教師對于課堂紀律的管理。
三、集中學生注意力
體育教學一般都是多個班級同時進行,所以在同一個操場可能會有不同的班級在組織活動,而小學生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從而對于教師講解的內容沒有很好地吸收,這時就需要教師采用相應的辦法加以應對。比如當教師發現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時,可以利用趣味性強的活動吸引學生,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再進行相關講解。
體育課常規教學不是通過一節課或者是幾節課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師長期堅持,將常規意識慢慢地植入學生思維中,讓學生自然而然養成遵循常規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張新洲.與名師為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梁偉國.21世紀初教育新理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韋民.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常規教學的案例研究[J].考試周刊,2014.
[4]周福禮.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常規與教學技巧[J].當代體育科技,2014(2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