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世萍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中指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稚嫩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獨特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
一、幼兒園美術活動開展的不足分析
(1)組織形式較為單一,過多以室內教學為主,固化的美術教學模式,也使得幼兒作品失去靈動性,藝術表現力缺乏。
(2)在以往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更關注孩子在該領域的發展,卻忽略了生活、情感等其他方面。然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融合一日生活,雖然目標是分領域表述,但其實施卻必須整合各領域綜合地有效進行。
二、何為寫生活動
廣義的寫生活動是指直接面對對象進行描繪的一種繪畫方法。幼兒園的寫生活動是指引導幼兒自己善于主動地捕捉、去觀察周圍自然景象、生活環境、周邊人物等一切美的事物,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以繪畫的形式,創造性地再現、表現出事物造型、特征。而不是指幼兒被動地按一種規定的標準圖像去模仿。
三、為寫生活動提供條件
1.靈活運用組織形式,激發幼兒寫生創作興趣
幼兒園內的寫生活動通常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集體活動形式下的寫生;第二種是小組活動形式下的寫生;第三種是一對一個別指導形式下的寫生。以上三種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靈活運用。例如:中班寫生活動《仙人掌》,教師就可以通過對仙人掌實物的觀察、圖片的欣賞,在全班進行集體寫生活動,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參與到寫生活動中。
2.創設專門的寫生區域,鼓勵幼兒大膽寫生
為了豐富幼兒寫生活動的內容,我們創設了以下兩種寫生區域:
(1)美工室外延的寫生區域:利用空間的優勢,創設了兩組景物組合造型,避免了幼兒寫生內容的單一。其中一組造型是幼兒喜愛的各種毛絨動物,有一米多高的小熊,有可愛的機器貓,還有很多動畫片里幼兒喜愛的動物角色。
(2)與自然角結合的寫生區域:每個班級門口都有自然角,里面的觀賞植物很多。教師巧妙地放上一個寫生板,在引導幼兒觀察植物顏色、形態以及變化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畫出自己所看到的美的事物。幼兒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生的同時,也體驗著藝術家們寫生的樂趣。
3.豐富幼兒寫生內容,提升幼兒寫生水平
適合寫生的內容很多,如何選擇適宜3~6歲幼兒的寫生活動內容,如何確定一節寫生活動的目標,是教師需要在不斷地帶領幼兒參與寫生活動實踐中進行辨別的。目前,我們實踐過以下幾種類型的寫生活動:
(1)靜物寫生:選擇一盆造型與眾不同的植物,請幼兒圍坐成圓圈仔細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幼兒找出植物的顏色、葉子的形狀、葉莖的造型、花盆的圖案等相關信息。同樣的方法,我們還寫生過玩具、水果和落葉。
(2)人物寫生:幼兒身邊熟悉的人物都可以成為寫生的對象。比如,教師節寫生班級里的某一位老師,教師引導幼兒按照順序進行觀察,幼兒不僅能夠捕捉到教師的發型發色、服飾的圖案、鞋子的花紋,細心的幼兒還能捕捉到教師臉上的黑痣、項鏈吊墜的造型、無名指上的戒指以及衣服上的拉鏈等細節特征。
(3)圖片寫生:教師在嘗試動物寫生的時候,大多是通過百度上的各種動物圖片進行的。例如,在進行螃蟹寫生的時候,由于電視機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螃蟹,幼兒觀察到了螃蟹的身體輪廓上有刺,腿上有毛,硬殼上還有紋路等。
四、為寫生活動提供適宜的指導
無論教師組織幼兒進行的是哪一種寫生活動,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充分觀察,給幼兒提供適宜的指導。教師在指導幼兒寫生的過程中,要以幼兒為主體,既不能過多地干預和制止,也不能置之不理。
1.當幼兒不會畫時
對于不會畫的幼兒,教師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靈活運用多種方式耐心進行引導。(1)教師可以將寫生的內容放在離幼兒近一點的地方,再次引導幼兒觀察,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熟悉寫生的對象,鼓勵幼兒嘗試寫生對象的局部寫生;(2)可以讓不會畫的幼兒坐在會畫的幼兒旁邊,觀察同伴是如何寫生的,巧妙利用差異資源,變不會畫、不敢畫為會畫、喜歡畫。
2.當幼兒亂畫時
在畫畫的時候,由于之前模式化教學的影響以及思維的定勢,幼兒畫出來的不是眼前的觀察對象。遇到不畫自己所見的幼兒,教師首先要主動發起與幼兒的對話,從平等的交流中,分析幼兒亂畫的真正原因。(1)已成定局,鼓勵下次再畫。(2)粗心大意,及時彌補。在可以彌補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建議幼兒添畫某些細節部分。
利用幼兒園寫生活動這一載體,改變幼兒園教師傳統的范畫教學形式,探索幼兒園寫生活動的園本化課程,教師真正實現從教育理念到教育行為的轉變。
參考文獻:
黃立安.綜合美術活動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影響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