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穎
一、長春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的優點
使用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教學已經三個學期了,總的感受是一個字“新”,版式新,體系新,內容新,練習新。它在繼承和發揚人教版特色的基礎上銳意改革,體現了小學語文教科書編寫的跨越式發展。
1.外觀設計新穎,富有童趣,孩子們喜歡
首先表現在課本尺寸變大了,版面和字號擴大了,而且印刷得特別精美,讓學生有新鮮感。其次是讓人有一種想一次翻看完的欲望,尤其是一些細小的改變,如每一篇課文都配有一幅色彩鮮亮的主題圖,給兒童以美的享受。
2.編排體系新穎、合理
小學二年級仍然以識字、寫字教學為主,除了系統識字的“漢字家園”之外,在其他板塊中,多以識字為核心,不僅有字串識字、韻文識字等,還出現了一種新的識字方法“字理識字”,如書上給出的字理圖,不僅讓兒童記住了這個字,而且也知道了這個字是怎樣產生與發展來的,讓學生同時了解祖國文字的演變,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3.范文的選擇富于童趣,貼近兒童生活,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涵
在范文的選擇上,文章題材多樣,內容健康,文風樸實,篇幅較短,不僅“有用”,而且“有趣”“有味”,為兒童喜聞樂見。
二、使用教材時發現的一些問題
1.每一冊教材的容量太大
第三冊和第四冊語文教材每冊都有十二個板塊,每個板塊有三四篇課文,幾乎每天就要學習一課,沒有復習和鞏固的時間,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
2.有些課后習題與本課教學內容關聯不大
如,第四冊第六塊“我們愛科學”的第一篇課文是《植物媽媽有辦法》,安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大自然,樂于了解科學知識的興趣。課后習題卻安排了積累幾個外國科學家的名言,和這首極富童趣的兒童詩反差太大。我覺得這個練習安排在第三課《神奇的鏡子》一課后更加合理。
3.識字、寫字規律不明顯
教材在安排生字的時候應該按照一定的規律,由易到難,學生學起來更輕松,更感興趣。而教材中的一些生字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學過后生活中也不常用,無形地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如,“焚、斬、吶、渭、趟”等要求會認即可。
4.課文中有的圖文不相符,給學生理解詞語和課文內容帶來困難
如《春天來到深山里》有一句話是:“送給你一束花,快點回家吧。”旁邊配的圖畫上是小鹿的角上插著一朵花,“束”又是本課的生字,由于圖畫的干擾,學生對“束”的字義會產生疑問。因此,在編寫教材時應該力求做到圖文統一。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