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梅
面對課改后大量的識字內容,我們作為課改前沿的一線教師,常常在教學中運用看拼音識字,看圖識字,聯系上下文猜字等教學方法。如今,新的一輪課改重視學生認知的情感體驗,嘗試利用課外生活識字法引導學生學習生字,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識字,在教師的鼓勵下全班試著在課堂識字教學中聯系課外生活識字,圍繞新課標所提倡的自主識字,交流合作式教學,使學生能夠感受識字的快樂和自己獲取知識的成功喜悅。
一、利用課外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展了識字空間
增大識字量,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的識字意識。如認姓氏字,認各種標牌上的字,從電視廣播中識字,激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例如:引導學生收集商標、廣告、單位標語牌等出現的字識記所學的生字。在課本中:“慶”“獻”等字的學習,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周圍的一切事物去識字。實踐證明,學生都樂意主動觀察生字,觀察周圍的一切,困難的識字環節成了學生喜愛的游戲。
這樣學生既有識字能力,又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習慣。有在生活中自主識字的途徑和方法,學生等于插上了翅膀,在識字王國里展翅飛翔。
二、在學生已有的識字經驗上利用多音字、形近字等方式擴大學生的識字面
如:把“樂”字的多音特點展示給學生,當學生用“典”字記“曲”,用“結”字記“潔”時,適時點撥,讓學生加深記憶,以便區分清楚,積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認字方法識字。
同時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例如:在讀懂課文這一環節,我利用課件把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引學生進入情境,從而進一步體會歡慶氣氛,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歡慶》一課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本課采用詩歌的編排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容易理解。這首歌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升起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
在識字教學中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準確把握識字要求:要求認得字,多認少寫,教師不要對認字提出過高的要求,模糊識記,在字形的指導上要從整體出發,不要進行繁瑣的字形分析,可以考慮字形的結構特點,切忌細致到指導每一個筆畫,通過大量閱讀來復習和鞏固識字,要承認學生間的差異。
2.努力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獨立的、主動的探索心態。本課我讓學生自己畫出生字,討論識記生字的方法,以小組形式匯報,其他學生可以補充,養成了學生對生字的音、形、意的總體概括能力,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及實物展示,證明生活中到處都有我們要學的生字,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認真觀察的興趣。
3.發揮平等首席的作用。注意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進行及時點撥,并組織好學生全班的交流,加在上課開始,問學生:你們看完影片后有什么感受,教師借助課件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強大,從而感到自豪。
4.營造激情的教學氣氛,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感情交融,我們知道學生只有在感受不到壓力的時候,才能產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我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那激動人心的場景引入情境,激發學生讀問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感受那歡慶的氣氛。
三、落實基礎,煥發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
要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認字學詞,積累語言。由于課堂識字量較大,學生不容易掌握。我校較注重提前預習,課外識字,因此,在本課我注重以下幾方面的教學。同時還要在識字的過程中適當滲透識字知識和習慣。
總之,語文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創造出了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這些識字方法我們要博采眾長,綜合運用多種識字方法組織教學,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輕松愉快地多認字,從而讓孩子們掌握自己喜歡的或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主動識字,學會獨立識字。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