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藝
摘 要:節奏感是音樂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音樂節奏感對音樂教育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但由于我國教育制度的弊端,小學音樂教學相對落后,還無法在小學階段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基于此,探究了培養小學階段學生音樂節奏感的策略,以求推動音樂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階段;音樂節奏感;教學探究
一、善用肢體語言
教師要改革小學音樂教學就應該抓住小學階段學生的特性,針對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策略。具體地說,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加好動,學生難以長時間地投入到音樂的欣賞與學習中。相對而言,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喜歡肢體語言的表達與傳輸,能夠從教師的肢體語言中獲得更多信息,同時在肢體的表達中獲得深刻認知。
這就表示教師應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善用肢體語言,如引導學生跟著音樂的節奏拍手、跺腳等等。在肢體語言的表達中,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加集中,才能從中更真切地感受到音樂的節奏,逐步產生音樂的節奏感。
二、合理運用打擊樂器
此外,教師還需要從教學設備的角度開展工作。調查顯示,多數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使用鋼琴、豎笛、口琴等樂器進行教學,雖然能夠達到一定的音樂教學成果,卻不利于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培養與形成。
總的來說,音樂節奏感就是音樂的節奏與脈搏,培養學生音樂節奏感就是要讓學生準確地把握音樂節奏,能夠掌握音樂的節拍。因此,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理運用打擊樂器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和使用打擊樂器的過程中更直觀地感受音樂的節拍,在音樂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三、重視聽力節奏訓練
最后,教師需要認識到聽力節奏訓練也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音樂節奏感的有效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擴大聽力節奏訓練的比例,要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可以用心傾聽音樂、鑒賞音樂,并在此過程中增強對音樂的感悟。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傾聽,感受大自然的節奏和意境。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聆聽滴答的雨聲、清脆的鳥叫與蟲鳴等等。通過有效的聽力節奏訓練,學生的節奏感自然而然地形成。
小學是教育的起步階段,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應該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革,提煉出智慧結晶,提出更有效的培養學生音樂節奏感的策略,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繆思思.把握音樂的脈搏:培養小學階段學生音樂節奏感的教學探究[J].音樂時空,2015(1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