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琴
摘 要: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應該充分發揮其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最終學會學習。
關鍵詞:閱讀;課堂;質疑;習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其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其學習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最終學會學習。所謂“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所以,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至關重要。
一、加強預習指導,激發學習興趣
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充分地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生活經驗和認知方式感知新的內容、構建新的知識系統,是積極而又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在預習指導中,首先要對學生提出一些預習要求,以便指導學生的預習活動。對不同的學段,提出的預習要求也應該不同。比如對于小學語文第三學段的教學工作,我提出的預習要求是:(1)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讀通讀順。(2)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和敘述順序。(3)邊讀邊想,對課文進行圈點批注,不懂的地方要做上記號。教師要采取各種方法激發學生自主預習的興趣。如:設置疑問激趣,介紹故事激趣,開展競賽激趣,確立目標激趣……有了興趣,學生才不會把預習當成加重的負擔,才有可能自覺而又有效地展開預習工作,取得預想的效果。
二、加強閱讀指導,學會學習方法
課堂作為教師引領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學會自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逐步提高閱讀的要求,由扶到放,讓學生學會學習。
第一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指導學生學習各種文章的一般規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并不是說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向學生提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能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學習課文的一般規律。況且,每一個問題都像是一次小小的測試,能檢驗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第二步:讓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培養學生理解和應用語言的能力,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
在每一篇課文中總會有一些詞語、句子、段落對學生理解課文、體會中心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如果能抓住它們,進行閱讀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還能讓學生明白識字、解詞、賞句、體會中心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運用。如,《凡卡》一文中第八自然段的學習,可以抓住“揪、拖、揍、戳”這幾個描寫凡卡挨打的動詞和凡卡對爺爺的哀求“我給您跪下了,我會為您禱告上帝。帶我離開這里吧,要不,我就要死了!……”來體會老板和老板娘的惡毒,體會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進而體會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寫作方法。
第三步: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出問題,鼓勵質疑問難,啟發積極思維。
明代學者陳獻章有句名言:“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現代心理學家也認為,疑是思維的火花,是探究的動力。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怎樣向學生提問,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提問,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詹天佑》時,學生在課堂上初讀了課文之后,就提出了許多問題。“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他在京張鐵路的施工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為什么他不但能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還能提早完成呢?”……學生提出問題的范圍很廣,有的問題還提得非常深刻。只要持之以恒不斷努力,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最終學會自主學習。
三、運用學習方法,培養自學習慣
1.聯系課堂內外,引導學生多讀書
崔巒說過:“教材不是餐巾紙,好的教材在好的教師手中是一口井,一道泉。”教師要善于擴展課內閱讀,把課內的學習引向課外,引導學生多讀書。
2.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把我們領進門后,能夠讓我們繼續前進的就是習慣。俗話說:“積千積萬不如有個好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如:勤用工具書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善于質疑的習慣、與人交流和討論的習慣、日積月累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學以致用的習慣等。
總之,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構建認知的思維活動。這個過程必須靠學生自己來完成,別人無法替代。正如波利亞所說的:“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而只有持之以恒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才能更好、更快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