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平
摘 要:歷史是文化的傳承,是生命的延續。但是反映到教材之中,似乎這些優點都顯現不出來,或者是被煩瑣的知識點所掩蓋了。對于初中歷史的印象,更多人表現出來的是不感興趣,甚至是厭煩。而高效的教學目標卻要求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和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因此在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路上,還要做很多的努力。針對初中歷史的教材特點,融合新的教學方法,展現歷史的獨特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記憶力,使歷史教學更加高效,更加“深得人心”。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境教學;動態;圖片;探究性
高效性不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完成教學目標的多少,也不僅僅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體現出來,而更多的是考慮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和理解吸收程度,只有“學到”的,才是課堂“教”的任務。因此對高效性的評價要從學生的課堂表現活躍性、對知識的吸收程度、對知識的反思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來進行。主要的創新方法可以深入到學生的學習細節:針對歷史文字比較空洞,可采用情境教學模式;針對課堂資源少而枯燥,可以采用動態生成性資源教學方式;針對歷史形象單一,可以采用圖片教學方式;針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差,可以采用探究性教學模式,提高歷史學習的有效性。
一、采用情境教學模式,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
情境教學法是將教學內容中涉及的情境,通過模仿歷史背景,塑造歷史中的人物或者是想象處于其中的故事,而形成的一種“感同身受”的教學方法。此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變歷史形象單一、無趣的外在,而讓人更容易深入其內心,以情感為寄托來有效地學習歷史。例如,在講解《中國抗日戰爭》的時候,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了解當時國家抗日氛圍的高漲,特地選擇了幾部具有感染力的電影,在課堂前先給學生播放幾段。在教學的過程中,播放《松花江上》這首歌曲,悲慘而又凄涼的歌聲讓學生仿佛回到了日本法西斯鐵騎下的祖國,仿佛看到了人民所受的迫害,仿佛聽到了百姓的哭聲。這樣一來,一些歷史知識點和時間會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心上,仿佛這已經不再是學習了,而是一種對過去的認知,對歷史的肯定,是自然而然,由內而外的一種學習和感動。
二、巧用動態生成性資源,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
雖然教材在不斷地更新,不斷地適應著當代的教育特點,但是依舊難以滿足目前快節奏的社會。學生和教師對教材的認知隨著社會的變化也在發生著變化,但是教材的改動不可能如此之大,因此不斷充實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調整課堂,才是與時俱進的。動態生成資源是一種非常科學而高效的教學方法,是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或者是根據他們提出的問題來規劃課堂。學生本身就是知識的輻射點,從他們的學習動態中選擇可以利用的教學成分,會更具有針對性。
例如,在學習《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時,引導學生舉幾個例子。學生本來舉的幾個都非常符合,但是有的學生提出了“鄭和下西洋”,此時很多學生發出了竊竊的笑聲。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機會,先讓笑的那幾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哪里錯了,并且進一步讓學生翻閱一下課本,找到“鄭和下西洋”的課文介紹。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比較學習,讓學生了解并不是所有的運輸或是武器介紹就是戰爭。
三、展示豐富歷史圖片,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
初中歷史的教學圖片可以是取自教材之中,也可以是從網絡上獲得。還可以將這項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準備好相應主題的圖片。采用歷史圖片教學,給學生充足的提問時間,在他們對圖片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思考之后,再提出內心的疑問,會更加有效。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關于歷史圖片的熱烈討論當中,從討論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教學生正確地理解圖片。另外,在理解圖片的過程中,可以加入歷史知識的細節,豐富歷史的背景內容和情感依托,再輔助音頻、視頻等,增加其影響力和教學效果。
在教學的復習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每一章、每一節當中都選擇一張具有代表性的圖片,然后在班級里展示出來。自己可以分析介紹,也可以指定某個學生進行介紹。這樣通過圖片來總結和復習知識點,更容易讓學生復習,也能鞏固其記憶,提高學習的效率。
四、通過探究性教學,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
探究性學習是主動學習的主要方法,歷史雖然是文學類科目,但是依然需要較強的邏輯性和推理能力。特別是歷史知識非常零散,需要通過思考和組織將其組合在一起,進行整體記憶,而且歷史學習需要舉一反三的能力,不是“記一就是一”。探究性教學是對知識的總結和組織,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注意不要將所有的知識點都一股腦兒地全部拋給學生,而要慢慢地給學生滲透,并且在適當的時候,放開雙手,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性學習。
總之,初中歷史的高效教學應當以學生的學習感受為主,強調自主性和探究性,并且將創新式教學作為主要動力,改變教學思考的單一性。要考量學生的學習狀態,要針對性地、實時性地更新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李劉軍.歷史教學的新視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