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莉莉+劉雅坤
摘 要:文章通過辨析新媒體對高職生政治價值觀的影響,分析新媒體技術在高職生政治價值觀教育的現實價值,從而推進新媒體環境下高職生政治價值觀教育,以期對在高職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積極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生;政治價值觀;現實價值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1-0017-01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新媒體時代。新媒體不僅給人們帶來全新的生活方式,也深深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
一、新媒體對高職生政治價值觀的影響
1. 對高職生政治價值觀帶來的積極影響
其一,開闊了高職生的視野,為其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政治參與選擇。馬克思、恩格斯在批評施萊特時指出:“如果他要進行選擇,他也總是必須在他的生活的范圍里面,在絕不由他的獨自性所造成的一定事物中間去進行選擇的?!毙旅襟w環境對選擇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眾多的信息中學會判斷,辨別真偽,從而做出正確選擇。同時,新媒體環境也給高職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提供了更多的價值參照,促進高職生在比較、交流和借鑒中增強了政治理解能力,培育了高職生積極活躍的政治參與意向,構建了高職生理智務實的政治參與態度,為其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政治參與途徑。其二,催生了高職生的新思想和新觀念,促進了其政治價值觀的形成。首先,新媒體為高職生從單純的學習社會文化到發展社會文化的角色快速轉變提供了平臺,他們通過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努力使自我的政治價值選擇行為與社會期望、社會評價相統一,從中體現自身的政治價值。其次,借助新媒體,他們在對政治價值觀的選擇上更主動、更自覺。通常他們會以獨立的、批判的視角審視時代和社會的變化,他們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社會經驗和自我感受做出行為選擇,這有利于高職生增強主體意識,催生了高職生的權利意識和主體意識。第三,作為國家高級技能人才的儲備軍,他們總是熱情歡呼新生事物,不斷地接受挑戰,大膽創新。正如管理學者茨赫格所言:“創新者很少有野心家,而喜歡自己的成就。他們只要成就不求發跡。他們以干為樂,清心寡欲,不管別人對他們如何不公,他們自娛于成績、進步、責任和有意義的工作之中,而努力避免在其他方面浪費精力?!毙旅襟w環境給高職生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激發了高職生的創造性和活力,也為高職生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網絡上積極建構和發展理想的政治規范和社會結構,形成符合主流政治價值觀的價值規范提供了條件。其三,激發了基于社會引導之下的政治價值觀自主構建。首先,為在社會引導之下的高職生政治價值觀的自主建構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新媒體環境中,高職生的政治價值觀完全可以在基于他們的政治自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之下進行自主建構。作為國家技術發展的參與者與創造者,新媒體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及不同信息資源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拓展了高職生的技術視野,對他們的政治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勵著他們對技術創新和國家責任的密切關注。其次,推動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的形成和發展。在新媒體環境下,教育者無法對被教育者進行絕對的引導,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堅持其政治價值觀的內在本質基礎上,以對等、開放的胸懷,與受教育者進行交流和溝通,最終達到遵從社會核心價值導向和自主政治價值建構的雙向互動,從而促進高職生技術專業精神和政治責任自覺意識的融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變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2. 對高職生政治價值觀帶來的消極影響
其一,高職生政治價值選擇的困惑性和動搖性。新媒體的超民族、超國家、超地域的信息開放機制,使得不同的政治價值觀念同時存在,可能有些觀念與我國的主導價值觀念發生矛盾。我國正處于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不利因素在現實社會中存在甚至由于主客觀的原因在不斷放大,易于使人出現思想和行為的沖突化。高職大學生是技術創新和實踐的主體,中西方新媒體技術的現有差距導致個別大學生深陷現實和理想的矛盾之中。其二,高職生政治信念的弱化。部分大學生被互聯網上的一些西方價值觀所迷惑,弱化了國家與民族責任意識,政治信念由信念性動機向利益性動機轉化。習近平總書記曾表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而高職大學生更是承載著我國技術創新的重任。新媒體環境下,要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必須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要使高職生客觀認識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現實狀況,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破解“技術焦慮”引起的“技術自卑”和“道路自卑”心態,最終培養高職生愛國意識,樹立“技術自信和國家自信”,使中華民族幾千年創造的文明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大放光彩。
二、挖掘新媒體在高職政治價值觀教育中的現實價值
1. 借助新媒體,增強高職生政治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
傳統的政治價值觀教育主要以單向灌輸為主,缺乏針對性。新媒體為高職生提供了一個平等交流的便捷平臺,彰顯了高職生政治參與的主體性,有助于培養高職生獨立的政治人格。新媒體平臺的交互功能使得教育者可以通過社交平臺及時體察大學生的政治參與度、政治關注度和政治觀接受度等因子,通過及時跟蹤,實時掌握高職生群體各個時期的政治參與行為和政治心理變化,抓住契機開展教育。針對個別大學生出現的困惑和迷茫,及時進行“私人制定”的疏導方案,從而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學生們的思想政治狀態,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針對性,深度引導高職生對政治問題和社會現象進行全面的、辯證的思考,形成有序參與為表征的理性政治參與范式。
2. 借助新媒體,增強高職生政治價值觀教育的自覺性
政治價值觀教育過程中的自覺意識培育應當具備以下條件。首先,教育內容的鮮活性;其次,教育載體的多樣性;再次,教育方法的生活性;最后,受教育者的理性思維能力。借助于新媒體,教育者應當做到:教育內容應從平面化走向立體化,教育手法應從單一化走向多樣化,教育意識應從靜態走向動態,教育維度應從現實走向虛擬、從短時走向即時,為高職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政治參與途徑,形成積極活躍的政治參與意向,理性關注國家及民族的命運,將專業技能學習與國家發展聯系起來,激發高職生接受主流政治價值觀的內動力,從而將主流政治價值觀轉化為自覺行為。
3. 借助新媒體,增強高職生政治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傳統的政治價值觀教育方法通常是以課堂教學、教師灌輸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只能對大學生進行知識性的傳授,大學生是否入心、入腦,是否真正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是否取得了成效,教師不得而知。新媒體即時性、交互性的傳播特點,給予高職生政治價值觀教育一個活躍的互動平臺。首先,傳遞客觀的政治信息。正如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新媒體為媒介的政治參與亦是如此。面對網絡上的一些偏激和錯誤思想,教育者可以即時地通過新媒體載體分享一些政治觀點和政治信息,傳遞一些政治方針、政策,正確引導大學生關注的國內社會問題和國際關系問題,全面地、辯證地思考政治問題和社會現象,樹立理性的政治情感觀。其次,取得對等溝通的機會。利用新媒體,大學生們可以和教育者進行深刻對話。通過對話渠道,教育者充分了解大學生政治思想動態,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使大學生如實反映學情和民意,極大地增強了政治信息的傳導和反饋功能,更好地培養思想政治合格的高素質人才。
三、結束語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堅持其政治價值觀的內在本質基礎上,以對等、開放的胸懷,與受教育者進行交流和溝通,最終達到遵從社會核心價值導向和自主政治價值建構的雙向互動,從而促進高職生技術專業精神和政治責任自覺意識的融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變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央新聞采訪中心.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邱吉,王易等.軌跡——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變遷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李忠軍.國家意識形態安全與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5]謝宏忠.大學生價值觀導向[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