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萌
摘 要:“嘗試教學法”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課堂上提出問題→指導閱讀→議論評講→鞏固練習四個階段的學習,可以將嘗試教學法運用于地理教學,從而提高地理學習效率。
關鍵詞:地理教學;“嘗試法”;自學能力;運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1-0088-01
初中地理教材是按“總論——分論——總論”體系編排的。在分論中,課題上沒有標出各單元的區(qū)域名稱,也沒有介紹各地區(qū)的地理情況,而是以點帶面,從各地區(qū)中分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點和專題加以介紹,這些點和專題都是各地區(qū)突出的一些重點,是能反映各地區(qū)的區(qū)域概貌和特點的。根據(jù)初中地理教學的特點,一般地理課可分為四個階段進行:提出問題→指導閱讀→議論評講→鞏固練習。結合“黃河”一節(jié)內(nèi)容談談“嘗試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一、提出問題
在第一個階段,教師要根據(jù)新課內(nèi)容,設計能夠引發(fā)學生興趣的導入語,并根據(jù)新課重點和特點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嘗試思考題)。設計嘗試思考題,必須弄清課文編排的特點,因為初中地理教材的編排是以一兩個重點或專題自成一課。如學習“黃河”,可設計如下問題:(1)黃河源流概況怎樣?你是怎么記憶的?(2)黃河上、中、下游的主要特點是什么?(3)根治黃河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你有哪些新設想?
二、指導閱讀
在第二個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和地圖。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如勾、點、圈、畫等。在閱讀中,對一些重要段落或描寫優(yōu)美的段落,特別是描寫自然風光的段落,要讓學生反復朗讀,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意味無窮。識記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必須認真指導學生閱讀,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掌握地理空間關系的能力。如學習“黃河”,可以這樣指導學生閱讀:(1)組織學生閱讀教材,邊讀邊勾畫重點、難點,邊看地圖、示意圖、風光圖。(2)分三組,各組重點討論解決一個問題。(3)四人小組進行嘗試討論,為全班講評做準備。
三、議論評講
這一階段,包括“議論”和“評講”兩方面。所謂議論主要指學生按照教師所出示的嘗試思考題逐一回答,可算是“嘗試練習”。當學生議論嘗試思考題后,教師根據(jù)學生議論中存在的問題,有重點地進行評講。根據(jù)初中地理教材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把工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水利的開發(fā)、城市的新貌、鐵路新干線的通車等發(fā)展變化情況加以補充介紹。教師把收集到的這些最新資料加以適當補充,使學生了解祖國的新成就,認識祖國的新面貌,從而增強愛國主義思想。如學習“黃河”時,可按下面步驟組織學生進行議論評講。(1)教師出示黃河流域范圍拼板圖,讓學生觀察黃河的形狀、發(fā)源地和入海處。指導量量、算算黃河的長度。由第一組作第一個問題的中心發(fā)言。通過同學們的討論、拼板圖的演示,同學們用“第二長河五千五,發(fā)源青海入渤海,它的名字叫黃河”順口溜,“青四甘,寧蒙陜,兩山南”三字經(jīng),“一條河,東西南;上游清,下游黃;陜西頂上寧蒙甘,往前走是青川”故事等形式,形象、生動地理解記憶黃河的源流概況。(2)放映寧夏平原、內(nèi)蒙牧場的科教片,由第二組同學歸納出上游特點——河水較清。(3)用瓶裝沙,沖入清水,做流水沖沙實驗,指導觀察彩色地圖,算算落差。啟發(fā)學生歸納出中游特點——河道狹窄,水流急,含沙量大。(4)黃河每年從黃土高原帶下十幾億噸泥沙,用4噸的解放牌汽車來運,組織學生計算出以十億噸計算需要二億五千萬輛汽車,這些汽車首尾相接可繞赤道2.5圈。還可放映開封附近黃河“地上河”科教片,看瓶中靜水沉沙結果,歸納出下游特點——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成為“地上河”。(5)簡略講述解放后黨和政府帶領人民根據(jù)各段特點,采用科學的方法治理、開發(fā)黃河取得的成就。學生最終找到了在黃土高原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才是根治黃河的根本措施。讓學生從這個問題入手,提出各自的設想。如“我長大后要動員和組織有志青年到黃土高原,用現(xiàn)代化的先進技術種草辦牧場、種樹建果園、開荒修梯田、建水庫養(yǎng)魚發(fā)電,把黃土高原變成花果山、米糧倉,恢復黃河的本來面貌?!薄包S土高原上的泥沙是風從北方沙漠地區(qū)吹來的,我設想種上大批防風林把流沙截住,黃土高原上的泥沙就不會增加;在高原再種上花草樹木,水就會變清?!薄疤旖蛉彼畤乐?,我設想從河口開條運河把黃河水引入天津,既可以減輕黃河水害,又能解決天津人民生活用水的問題?!?/p>
四、練習鞏固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感知并初步理解了教材。要形成完整的地理概念,還應通過“練習”才能達到。練習的形式很多,如問答、口答、讀圖、指圖、填圖、填表、觀察等。如學習“黃河”后,可設計如下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1)在評議黃河源流概況后進行填圖練習。(2)在學生評議第三個問題時,結合教材提出的問題完成練習:“為什么只有做好黃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黃河才能得到根治?”(3)課后算算想想,自由討論同學們提的新設想,誰的科學性強、可行性大?要實現(xiàn)新設想現(xiàn)在應該怎么辦?
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嘗試教學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雖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孫香偉.基于建構主義的地理教學方法芻議[J].地理教育,2010(11).
[2]高家寧.地理教學方法與地理教學模式探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