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軍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發展,使得人們對人才競爭越來越重視。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其既要保證深厚的文化知識底蘊及高超技術,又要具備創新及處理實際問題的雙重能力,而人才最關鍵的思維品質則為創造性思維。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即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必須通過不斷創新教學內容,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诖?,本文將深入闡述音樂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音樂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策略
歷史發展以創造作為源動力,而創造則是藝術的本源。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有效挖掘音樂蘊藏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欲及表現欲,開發其創造力及想象力,是音樂教學的主要特色。故而,音樂教學必須要以激活學生創作欲望與能力,將音樂魅力充分展現出來。傳統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較為枯燥單一,且教學內容陳舊滯后,導致學生無法提起音樂興趣,也就更別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此,以下將探討激發學生音樂興趣,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具體策略。
一、通過直觀的音樂形象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所謂音樂形象,主要指通過音響呈現和塑造作者的藝術構思及形象,以此讓欣賞者對音樂產生聯想。在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學生可通過聆聽音樂感受其強弱快慢和喜怒哀樂,進而聯想出音樂描繪的場景。若再由教師引導講解,就更能體會和理解到音樂中流露出的意境情緒了。例如,在《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的欣賞中,教師不妨先向學生簡單介紹故事的背景,并利用大量的影視資料、圖片資料等,讓學生產生探究故事的欲望,之后再欣賞大型交響樂演奏版。而在兩種版本中,小提琴的聲音優美歡快、激烈深情,扣人心弦,令人著迷。再加上教學中多媒體資料的引入,如動畫版、越劇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片段,學生在觀看過程中不由被其吸引感染,甚至會隨著旋律哼唱起來,并在哼唱過程中了解到作品表達內容,感受到其直觀音樂形象。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激活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展開想象,也利于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但鑒于個體差異性,學生的理解能力及觀點各不相同,也就會聯想出不同內容,加之想象從本質來說即再創造,故而對音樂感受也將變化萬千。由此可見,音樂欣賞中蘊含著豐富的靈感思維,只要聆聽音樂便會獲得凌駕于音樂范疇之上的靈感,給欣賞者帶來更多領悟。
二、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音樂教材所選的曲目風格較多,但無論任何風格的曲目,只要欣賞者用心聆聽均可獲得心靈和靈魂上的共鳴與升華。然而,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并非每位學生都能即刻聽出每首樂曲所表達的內涵,這就少不了教師的講解引導,合理創設相關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審美氛圍,使學生不斷地聽下去。例如,《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開創浪漫主義先河,將古典主義發揮得淋漓盡致的貝多芬?教師不妨采取這樣的策略開展教學,先引導學生用心聆聽《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G大調小步舞曲》等音樂作品。比如,可在授課之前播放震撼人心的曲目,利用樂曲中恢宏強烈的氣勢節奏,刺激學生的聽覺使其感到興奮而產生興趣,進而迸發濃烈的探究欲望。這時,再拋出相關問題,如樂曲由誰編著?同學們心中的貝多芬是什么形象?以此實現新課的順利導入。然后,要求學生在拓展環節用心欣賞樂曲,并模仿其中的三連音節奏,采用不同語氣情緒,由淺入深的進行創作。
通過一個小小的創作,可使學生體會到在成為樂圣這題道路上,聽覺完全失聰的貝多芬需要付出何等驚人的毅力,才能逐一跨過常人所無法逾越的種種障礙,進而領悟到人生的每一刻都需要接受命運帶來的挑戰,但卻只有勇敢做出戰勝自我的決定,最終才能真正成為強者的含義。
三、即興創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將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出來,可采取節奏律動的方式,并通過創編節奏、歌詞、故事及舞蹈等,引導其進行有意識的即興創編。所謂即興主要指臨場發揮,故即興創編的成果并不細膩,相反更顯得粗糙,然而這種創造雖然不成熟,其中蘊含的創造精神卻非常豐富。音樂訓練能夠賦予人們積極想象和創造的方式,增強其創造力,因此,必須通過課堂練習對學生進行音樂即興表演及創編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節奏創作。例如,學習《非洲音樂》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在創作中感受音樂最深層的內涵,使其得到充足的情感體驗。比如,可采取節奏接龍的形式訓練節奏創作,即先由教師敲出一組節奏,學生再隨后擊打出與之相呼應的一組節奏,一般過程分為重復句、稍微變化和自由式三個作答階段進行?;蚴切蕾p《金蛇狂舞》(聶耳)的樂曲時,當學生學會哼唱旋律后,以樂曲中的節奏為依據,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開展即興創編活動,深層次地感悟螺絲結頂的音樂創作手法。另外,也可要求學生模仿流行音樂的RAP音樂形式,采取歌詞配節奏、節奏編配說白或旋律等方式進行創編,且即便學生僅創編幾個樂句,教師都應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以此激發他們的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練習新詞填舊曲。比如,針對學生熟悉的或已學過的《菊花臺》、《時間都去哪了》、《歡樂頌》、《一剪梅》等歌曲進行填詞,然后從中選取成果較為優異的學生上臺演唱,并向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的創作過程。當結束演唱后,教師應及時進行點評,使其獲得應有的肯定與鼓勵。通過用心專注的創作表演,以及極富特色的演唱等,相信一定會在學生們的記憶中深深扎根,增強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及創造能力。
四、結束語
音樂教學作為極富強烈藝術感染力的一種教育,其主要通過聽覺去感受“音美”,以歌聲及舞蹈去體現和發展“音美”,能夠鍛煉學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有利于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且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故而,無論任何階段的音樂教學,都要充分利用音樂課堂進行教學,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譽譯.基于新課程現代音樂欣賞教學方法與模式探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15,(1):76-76.
[2]彭春苗.注入情感因素體驗音樂之美-新課程背景下音樂鑒賞教學方法與模式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5):27-27.
[3]吳蕾蕾.新課程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方法與模式分析[J].北方音樂,2014,(17):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