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紅
摘 要:目前,學生人文情韻的缺失,勢必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人文情韻的培養,使其具有儒雅寬俗、感情豐富的人文情懷,以及全面發展自己、創造自己的生命意識。激發學生興趣,創設人文氛圍;善于挖掘教材美,感悟人文內涵;以創新為主體,內化人文精神,是培養學生人文情韻的三個方法。
關鍵詞:人文情韻;激趣;創新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了它是一門“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本的學科。然而,多年來,我們的教育關注了對人智力的開發,忽視了對人情感的開發;關注了對人能力的培養,漠視了人的體驗;關注了對人身體素質的開發,忽視了人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說,“以人為本”的理念沒有落到實處,最終造成學生認知結構中人文情韻的缺失。例如,由于片面地追求知識的有效性,誦讀朱自清的《背影》也喚不起學生對親情的呼喚和對生命的感動。課外閱讀,由于功利性的驅使,強調的是知識的積累,也使學生失去了品味文學作品所供給的具有人文情韻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的機會。其實,文學即人學,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能力不能“透過文本而尋繹到生命的詩性意義”,不能享受人文情韻的獲得所帶來的自身人性的豐滿,又怎能詩意地生活著,有人文情韻的創造呢?因此,語文教學應著眼于人文情韻的培養,使其具有儒雅的人文素養,清麗的心理特質,誠信友愛的道德情懷,以及全面發展自己、創造自己的生命意識。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情韻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激發學生興趣,創設人文氛圍
著名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杜威認為:忽視興趣作用的教育理論是不完整的,忽視興趣作用的教育實踐總是無效的。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來實踐。
教師的語言要有“感染性”。充滿激情的教師,學生才會喜歡。老師的人格魅力、形象生動的語言是引發學生激情的催化劑,可以將學生的興趣引到渴求新知的境地,“耳醉其言,心醉其情”,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贏得人格。
教學導入要強調“新穎性”。良好的導入能深深地抓住學生的心。如教學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教師由播放《千手觀音》入題,此時無聲勝有聲,視頻引起了學生對殘疾人身殘志堅的深深敬仰,接著自由引出對海倫·凱勒的介紹,渲染了感人的氣氛,也激起了學生心中美好的情感,為課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開放的教學內容,能激起學生的追慕心理,充分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并推動情感有效遷移。如教學魯迅的《故鄉》,同學們獨到的思維及據理力爭的場面讓我記憶猶新。就“那十多個碗碟是閏土埋的嗎”,正反方各執一詞,一方認為是楊二嫂埋的,一方則認為是閏土埋的,雙方理由都很充分。正當同學們爭得不可開交時,另一個同學發言:“母親”也只是聽說而已,可能誰也沒藏(楊二嫂是沒機會,閏土不會做這事);就人物個性而言,是楊二嫂誣陷閏土,是為了彌補得不到東西的不平衡心理,也是以此為借口拿走狗氣殺。此時,作為語文老師的你,還需要標準答案嗎?
二、善于挖掘教材美,感悟人文內涵
老舍先生說,文字的力量來自我們的思想和感情,不是從字典詞源里找到的字詞和詞匯。因此,我們學習課文不可能是單單閱讀一個個文字符號,就字論字地解釋詞義,而且要領會文字表達的感情和作者所傳達的思想。因此,學習課文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字、詞、句、段、篇,以及語法、修辭、邏輯,還要用美好的語言規范學生,用真摯的情感熏陶學生,用深刻的哲理啟發學生。例如,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所祭者為自幼親如手足,竟至生離死別的十二郎,作者念及十二郎年少遽死,自己求祿遠離,不能送終,甚至不知他死亡的確切日期,故一片慘痛之情自肺腑流出,淚隨墨揮,楚楚動人。感情又極往復雜變化之致;時而悼十二郎,時而自悼;時而疑,時而信;時而痛呼長號,時而凄咽絮語。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感悟、理解,領會這真情,而不能僅僅停留于篇章結構的分析。
強調語文的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熏陶,務必立足于課文本身,通過課文學習自然進行,要與課文內容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融合在一起。而在教學實踐中本人發現,有的教師對課文不作更多的理解和感悟,總喜歡借題發揮,盡管激情澎湃,議論深刻,富有感染力,但課堂道德說教有余而語文味不足,已不是語文課了。可以說這種做法是一種極端,也是對人文教育的一種誤解。
三、以創新為主體,內化人文精神
人文素養的形成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內化過程,而內化的不可替代性,決定了教育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創造性。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尊重學生的聯想和想象,這是創造的前提。教師要積極啟發學生思維,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對學生一些標新立異的想法,要給予必要的鼓勵。其次,點燃創新精神的火花。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關鍵是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時抓住課堂中稍縱即逝的“亮點”,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引導他們大膽地探索新領域。再次,張開想象的翅膀。一切創造活動都源于想象,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在教學中,關鍵是要給學生一個思考、研究、創造的機會,構建一個自由、和諧的展示自我的平臺。
總之,“人文情韻的失落必然導致學生優良品質的喪失,并進而導致國民素質的下降”。我們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人文情韻的培養,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規律,彰顯人文情韻,還語文一片蔚藍的天空,使學生的個性飛揚,讓他們在快樂的語文世界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