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摘 要:在深入進行新課改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體育不但可增強學生體質,還可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體育在現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養全面、協調、完善發展現代人的重要手段。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在學生的發展過程當中,學生的生命健康、生命安全應該是第一重要的。人的生命如果失去了,那么人的其他方面的發展也就失去了基礎。高中體育課程的開設對于學生的生命健康、生命安全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以使得學生在接受生命教育以后能夠正確認識人的生命,為學生健康奇妙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開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自從提出以后受到了世界各地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生命教育提出的原因是當時自殺的青少年數量不斷增加,因此,為了控制這種現象,美國學者化特士提出了生命教育的理念。所謂生命教育是指要用生命來傳遞生命,用生命來啟迪生命,用生命來潤澤生命。
生命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得學生得人格得以健全,使得學生的心理素質得以提高,使得學生認識到每個人只有一次寶貴的生命,應該學會珍惜生命,提高克服困難的勇氣,做到既不危害他人,又不危害社會,更不會危害自身。高中體育教師在開展生命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體育教師應該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生命教育。
一、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的意義
1.開展生命教育可以提高學生抗壓能力
挫折是指當人體從事有目的活動時,在某種環境中,遇到障礙或干擾,致使其活動不能獲得滿足時的情緒狀況。而體育能使人體承受一定的心理和生理負荷,為磨煉人的意志,培養勇于克服困難、挫折的品質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施加心理上的影響。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設置困難、挫折環節,在原有的練習內容、結構、方法和要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目標,使學生做出相應的努力來克服這些困難障礙,從而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我們在遇到這方面的問題時要從學生的心理方面著手,不斷訓練學生對挫折的忍耐和承受能力,使學生在失敗時也能保持進取的精神,這有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身心健康。
2.開展生命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就是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在體育教學中人與人之間發生著頻繁的合作,一場球賽,一個游戲,一次接力跑,如果同伴間沒有合作意識,就很難取得勝利。合作意識的培養,要緊密結合教學的內容,提出具體的要求。例如在集體項目的比賽中,讓學生懂得誰上場,誰替換,替換誰都要以實現最高目標為準則。比賽中,由于各種原因,隊友發揮失常或出現失誤都是難免的,這種情況下,隊員間更要相互諒解、鼓勵與支持,切忌埋怨、責備。使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相處得更融洽、親和,取得成功的機會也更大。
3.開展生命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造性思維是指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經過獨立分析,綜合形成新聯系,從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過程。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簡單的教具演示某一動作的技術要領或原理,生動直觀地傳授知識技能和加深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才能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
1.在開展生命教育時,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
學生作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自然會有獨特的個性存在,再加之過去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存在認知上的差異就在所難免。我們教師要學會信任,學會期待,允許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善待他們的不足,鼓勵他們向善的方向發展。雖然這過程可能會緩慢一些,但作為教師切不可操之過急,更不能用自己理想化的標尺去度量自己的學生,要尊重他們的個性,服務于他們的發展。
2.在開展生命教育時,教師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選擇多是由教師完成的,作為教育的對象學生只需被動的接受就可以了。體育新課程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在教學中允許他們自主選擇課程的難易。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必須重生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才能為兒童謀幸福。”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尊重他們自主的選擇,才是對生命的尊重。
3.在開展生命教育時,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教學是與個性及社會心理現象相聯系的情感力量和認知力量相互作用的動力過程。由于情感具有遷移功能,所以情感是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認知接受性的。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我們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使課堂教學處于師與生的平等的交際環境下,教師根據學生的情緒變化,情感體驗方式,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滿足學生在交往中的依戀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和求德需要。使之保持一種愉悅并滿足的心理狀態,這對完成教學目標,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大有益處的。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往往會產生些不快的情緒,有時會帶到課堂中來,形成對教師的抵觸情緒。此時,教師要學會引導他們進行宣泄,并善待他們表現出來的不敬。或言語疏導,或委婉勸誡,或愛撫安慰,讓他們盡快從陰影中走出。我們應有充分的耐心和足夠的愛來善待那些是我們可能難堪的學生,用善意的眼光去寬容他們。引導他們學會反思,學會豁達,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4.在開展生命教育時,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由于個體之間的興趣、愛好、觀念、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方面的多元化特點,使得學生的創造性可以表現在不同的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努力改變說教者的形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在現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自主探索,調動他們的想象,引導他們大膽發言,創新的解決問題,尊重學生在學習中閃現出來的創造性想法和行動。
總之,教育是促進人的發展,以人為本,體育教學應從尊重生命開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通過心理輔導培養健全的人格不可偏離,體育教師更應充分利用體育課堂教學――這一學校體育的主渠道,促使學生得到身心一體、和諧健康的發展。在我國,生命教育的開展剛剛起步,體育教師應該在這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源,是全人的教育,是終身的教育!體育教育對生命教育的促進僅是一個方面,我期待“生命教育”能被更多的人重視,能在更多的領域發揮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