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彥
摘 要:英語作為世界上最流行的語言,目前在中國已經取得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無論是經濟的發展,還是政治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英語的促成。隨著我國經濟政治的不斷發展,英語涉及的層面越來越多,而且英語不僅僅是局限在學科教育當中。
關鍵詞:英語;經濟發展;社會就業;文化發展;個人修養
英語是一種與他人交流的工具,在我國教育中,英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一門外來語言,能夠受到如此的重視,不僅僅是因為英語的價值,更是因為其本身所具有的社會價值。英語間接地創造了基本理論知識所不能擁有的巨大進步,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文化政治方面,英語不僅創造出了經濟效益,更帶來了國人文化氣質的開放性。
一、英語對于經濟的發展有直接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自學英語口語,兩年的時間,馬云已經能夠流利的講英語了,而現在馬云的英語水平已經令人欽佩,阿里巴巴的上市以及發展都離不開馬云,現在馬云已經是全球矚目的人物了。簡單的來講,英語為馬云增添了不少分數,為阿里巴巴的海外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只是一門語言,但是如果一個中國人能夠流利的講英語并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習俗,這對于個人而言是一種能力的象征。
在當前社會,學習英語已經成為社會上的一種潮流,成為很多人向前發展的必需技能,試想現在的一些經濟領域的佼佼者,哪個不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呢?目前,我國經濟與國際交合的方面越來越多,如果沒有英語這個國際語言的溝通與橋梁作用,那么我國就無法向別的國家借鑒經驗,我國也許就沒有今日的經濟發展成果。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已經流行英語的學習,所以對待英語不能僅僅當作是學科教育中拿來應試的工具,要發自內心的去接受英語,學習英語,不僅學習英語學科中的考試范圍,更應該多去接觸一些英美文化知識,尤其是一些經濟方面的專業術語,這樣對學生日后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的是口語,現在的英語教學明顯的有重視英語口語的趨向,在很多城市,家長讓孩子從小就接觸英語,這種做法我認為是必要的,孩童時代的接受潛力較大,對于語言的學習比較自然化,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對英語的感覺是必要的。
二、英語口語是社會就業的敲門磚
現在的英語教育正在不斷改革,高考制度對于英語學科改革的程度比較大,有很多社會人士對這一現象認為是我國對英語的重視下降,其實不然,英語的社會性意義任誰都不能否認。例如對孩子從小進行各種特長培訓,社會上的各種英語培訓班,這些都曾經作為社會熱點遭到大家熱議,而我認為,這些事情的主因就是由于就業壓力,社會競爭增加,導致了孩子從小就要接受超負荷的能力培訓。
所以,我國教育在英語方面,將英語學科普及到了各大學校,學生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英語,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知識層面也不斷加深。現在的高等教育對英語的教育都是從各個方面盡可能全面的去學習西方文化,而口語作為英語學習的門面,在學習上是需要格外注意的。現在的職業有很多,在我看來每一行的發展都離不開英語的幫助,社會競爭壓力大也是因為個人能力的原因,如果有充足的能力,那就不必擔心會找不到屬于自己的工作。
現在,英語口語這個門面已經成為就業面試的一道門檻了,不管這個職業與英語的聯系是否密切,也無論個人專業與英語是否有聯系,作為一個即將工作的人來說,英語是必須掌握的技能。據我所知,現在的就業面試很多都是利用英語來進行的,有的利用英語進行筆試,也有的直接用英語進行交流,如果連基本的口語都聽不懂,更別說內容使人滿意了。所以,在年輕時期,在有充分的時機去學習時,抓住機會,提高跨過這第一道門檻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對聽、說、讀、寫、譯等五方面都要做到透徹,真正掌握一門語言背后的知識需要很長時間,但是提高“門面”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只要用心,就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績。
三、從文化層面來看英語,英語教育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我國早在很多年以前就提出了文化多樣性的概念,對待外來文化,要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念,在這基礎上,國人還要勇于引進西方的先進文化教育,豐富我國的文化知識。拿現在我國的教育來講,每個階段的英語教學都偏重應試,主要圍繞著單詞的講解,詞組以及一些句子的講解,這種教學模式就決定了英語課堂的中文多過英文。我曾經想過,如果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對學生進行口語為主的教學,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口語訓練,那在接受了十多年的英語學習之后,是不是會有很好的效果呢?
我們都知道,英語水平是不進則退的,尤其是英語單詞,不經常背,就會很容易把以前學過的單詞都忘記,隨著年級越高,學生接觸的知識越多,但如果不經常復習,那就不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所以,從學生接觸英語的初始階段開始,就大量運用英語口語。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經常受到口語的熏陶,對學生的英語口語會有很大的提高。這種教學模式在基礎教育階段并沒有受到廣泛的實行,只是在高等教育時期,學生的英語課堂是全英式的,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前期沒有充分接觸口語,所以,我認為英語的教育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四、英語水平對個人修養有決定性作用
一個人的性格與能力、氣質都有很大的關系,性格的形成是漸進的,而且性格能夠掩蓋或者改變某些氣質特點。接受英語教育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接觸外國文學的過程,而在我國外國文學是具有開放性與創新性的特點的,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對于改變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有很大的影響。個人修養并不是單從文化素養體現出來的,也從所學的知識性質方面體現出來,這就意味著英語的價值不僅是學科的能力,也是內在的修養能力,英語是多方面的功能,不論是對國家、社會還是個人,英語的社會屬性以及社會意義都是不能被抹滅的。
總而言之,英語除了學科教育之外,在社會上也有很大的決定性意義,我國無論是青少年還是就業者,都要認真學習英語。學習不受年齡限制,只關乎年齡階段的接受潛力而已,所以多方面地去接觸英語涉及的知識,繼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英語學報》2004,59,(s1):67-76.
[2]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的變化規律與特點》,2003.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
[3]何自然.語用學與學習英語[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