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君
摘 要: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而又不容易把握的細節。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不少學生覺得物理難學、枯燥無味,因此物理教學中新課的導入恰當與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物理課堂上新課的導入唯有新穎別致、出奇制勝,才能有效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學中可采用做實驗、舉實例、講故事、提問題、設懸念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本文以幾個教學案例為實例,從多方面分析了課堂教學引入重要性。
關鍵詞:物理;教學;實例
教學引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有著導向、激勵、鋪墊和為即將進行的情感交流、思維活動做好認知與心理準備以及營造教學氛圍的作用。好的教學引入,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本人在平時的物理教學與聽課中,發現真正符合這些標準,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的教學引入卻不算多,現將自己的教學實踐做了一點小結和感悟。
案例一:在《超重與失重》這節課的引入,我曾設計這樣一個小實驗:用一個彈簧測力計保持豎直狀態,下端掛著一個鉤碼,保持靜止,讓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然后提問學生:“如果突然向上提起彈簧測力計或者向下加速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否會發生變化,如果變化,那會是怎樣的變化。”接著讓一位學生上講臺親自演示,接著叫另一位同學上講臺演示“彈簧測力計和鉤碼一起向上減速和向下減速運動”并展示給其他學生看,特別強調讓同學們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化。這個能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體會到在加速上升(減速下降)的過程中重錘受到的拉力超過自身重力,這就是超重現象,在減速上升(加速下降)的過程中重錘受到的拉力小于自身重力,這就是失重現象,使學生在實驗中獲取感性的認識進而展開理性的思考。學生對示數變化的預測往往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教師可根據實驗體驗進行現象分析、過程分析、本質歸納(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應用拓展,這使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識的實踐體驗,充分挖掘直接經驗和課堂生成的資源,體現物理教學以人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會。
“思考是從問題和驚訝開始”,驚訝、矛盾是發展的驅動力,教師以錯覺和矛盾的心理為突破口,創設能夠引起強烈反差的真實驚奇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我們要充分利用演示實驗真實、生動的特點,抓住學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學生面前展示一幅嶄新的畫面,創設心理“不和諧”的情景,從而在學生心理千百萬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促使他們主動進入思維狀態,激發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求異性、創造性。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學生的心跡,精心設計實驗,激活互動課堂,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一點在課堂引入顯得特別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課堂教學的潛能。
案例二: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學中,我曾用三節舊的干電池串聯作為電源,把三個額定電壓都為3.8V額定功率相同小燈泡并聯,用三個開關分別控制,連接好電路后,演示:閉合開關1時,小燈泡1很亮,幾乎發白光,接著斷開開關1,閉合開關2,小燈泡2也很亮,亮度和小燈泡1一樣亮,同理接著斷開開關2,閉合開關3,小燈泡3也很亮,亮度和小燈泡1和小燈泡1一樣亮,然后問道:“如果三個開關同時閉合時,三個小燈泡的亮度會有變化嗎?”學生很自信地爭先恐后地說道:“一樣亮!”“沒有變化!”“對不對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接著請兩位同學上講臺演示:當開關接通1和2,小燈泡1和小燈泡2都不如原先亮;接著問學生:“如果三個開關同時閉合呢?”接著讓另一位同學演示,可以看到三個小燈泡都變原先暗多了,前后形成強烈反差。學生嘩然:“為什么?”老師笑著說:“學習了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后,我們就能解釋這一現象了?!鄙闲抡n前就設置了強烈的認知矛盾沖突。在沒有學習《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前,學生都認為同一燈泡接在電源電動勢大小不同的電路中,明暗程度是不相同的,在電源電動勢大的電路中的燈泡更亮。但是實驗的結果卻與經驗判斷的結論相反,這時,他們感到已有的知識不夠用了,產生了重度的知識饑餓感。學生明顯有了強烈的追求知識、揭開奧秘的欲望,出現了引入新課的最佳時機。將物理知識建構在現實情境營造的心理氛圍的基礎上,使認知沖突帶動情感參與,變“要我學”真正成為“我要學”。
案例三:在《摩擦力》這節課,我是從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引入的。每天學生都要從桌面的書堆中抽出書來,有的在上層、有的在下層,在不同的層次抽出同一本書所用的力是不同的。接著我就讓每一位同學把同一本書放在不同的層次,自己親自體驗所抽出書所用力的大小。這樣不僅能夠讓每個學生參與,而且印象深刻,平時每天都做的事還潤涵這么多的物理知識,從而讓學生帶著體驗經驗進入新課。
在物理課堂上新課的導入唯有新穎別致、出奇制勝,才能有效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為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鋪墊,從而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在學校里很多地方都普及了多媒體教學,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提高課件制作質量,結合自己課堂教學實際,在教學中重視實驗教學,一定要切實做好實驗教學,從細節上進行考試,不進行實際實驗,很難發現這些細節。
課堂上善于發現有利的契機,善于利用環境資源和有利條件,用真誠的態度和智慧的語言去啟迪、激勵學生的心靈,用科學的思想和正確的方法去影響、感染學生的行為,是優化教學細節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總的說來,課堂引入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一節課的引入正是本節課的知識建構的開始,如何抓住學生的認知需求和規律,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質疑釋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有效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建構,這是從教學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學藝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設計以激活課堂、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物理課堂教學導入作用及方法淺析》馮志輝 《考試周刊》 2014年11期
[2]《初中物理導入新課“四步法”分析》吳春芳 《赤子(上中旬)》 2015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