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已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但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讓我們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進行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呢?這是我們一線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和諧的課堂教學”,是我們課堂充滿活力的先決條件。也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將是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個永恒的主題。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充分利用課堂上時間,積極探究,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活起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我們語文教學的課堂充滿活力,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尤顯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新課改;充滿活力
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號角,吹遍了祖國大江南北的每一個角落。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對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我們語文教學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課程要求我們語文課堂以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方法為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改變課堂過注重于傳授的傾向,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良師益友,教師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兩者之間的關系,充分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關注他們的個體的差異性,使每個學生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都能感受到語文課堂帶來的溫暖。使語文教學的課堂,真正成為一個人人平等,相互促進的過程。從而使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真正的活起來,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和對新課改的學習、理解、認識,談談自己觀點與看法。
1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課堂學習氛圍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我們語文教學的課堂中至關重要,“愛其師,則信其道”,教師和學生之間應是一種人人平等、相互幫助、合作學習的伙伴關系,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愛心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原動力”。如果學生對教師比較喜歡,有較好的印象,就會對其所教的課程感特別感興趣,并特別努力學好這門課程。因此,在我們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教師要關心、愛護、尊重每一位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所以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就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語文課堂這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自由的翱翔,盡情的吸吮知識的乳汁。教師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自己領航員的作用,引導學生“如何科學的學習”、“促進學生養成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 每一位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并將其應用于語文教學的課堂,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用愛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2 精心做好教學設計,讓教材回歸現實生活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引路。”所以學生學的好與壞,與教師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要想方設法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的設計,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只是簡單的羅列教學大綱的知識目標和知識點,只考慮把完整的知識講授和呈現給學生。而是要認真分析本節的教學的三維目標,仔細學習并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研究。根據自己教學對象的特點,精心從導入、設問、活動、訓練、課件等環節設計好教學過程。還應考慮與學生交流的語言,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氣、對活動參與的程度、是不是剛上完體育課等等細小環節進行設計。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要求,每節設有“觀察”、“思考”、“探究”、“研究性學習”和“實習作業”等,可以直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多種感官協調統一,從而感受、探索和發現未知。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學習這篇課文,教師可以提一些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如“同學們你們見過小蝌蚪嗎?”“誰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誰見過小蝌蚪的媽媽”,“誰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怎么說話的”同學們都爭先恐后的舉起小手回答,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一下子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看著孩子們一個個興高采烈的樣子,個個充滿燦爛的笑臉,這時候才感到語文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里。只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我們的生活,精心做好教學設計工作,才能保證語文課堂真正的活起來。
3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尊重個體差異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這正是我們新課改下所追求的目標。現在的教育目標,最重要的不是培養精英,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發展,使全體學生在學校、在課堂都能得到健康成長。他們的知識與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之情感升華、態度端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如果只讓班里幾個綜合素質好的“尖子生”暢所欲言,而讓絕大多數學生在臺下當“觀眾”,這樣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會受到挫傷,他們也就逐漸對這樣的課堂失去了興趣。就我們語文課堂數學而言,先練后講,先試后做,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用于教師輔導學基礎差點的同學,同時給優等生提供獨立思考、方法創新的可能,是滿足學生差異發展的基本保障。
4 合理教學評價,滿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古以來教學都離不開評價,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評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通過評價,能把對學生及其行為的認識傳導給學生。學習最大的快樂在于經過刻苦努力的學習而獲得成功,學習好則受到教師的表揚,那么他的內心價值就得到了外境的承認,學習成就也得到了滿足,自尊心、自信心增強,會感到自我價值的快感,隨之而來學習漢語文的積極性就加強了。
總之,教師的引導是教學的根本出發點,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并著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只要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麗莉.新課程中教師課堂行為與角色的轉變[J].繼續教育研究,2006.04
[2]張海濤.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12
作者單位:
趙冰心(1976.11~ ),女,甘肅省康樂縣人,甘肅省康樂縣晏家小學教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