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翔 曹晉川 許海浪
摘 要:本文通過對企業不同對象進行闡述,基于管理者的立場,引出企業管理者對于財務分析的需求,同時對目前現有財務分析體系進行分析,總結出存在的缺陷,并據此進行思考。
關鍵字:企業;管理者;財務分析
1 重視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的財務分析
(1)提高對企業財務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第一,企業領導層面要把財務分析工作當成企業經營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來學習、認識,要在企業中構建科學的、實用的財務分析工作制度,并在實際中通過具體的分析工作不斷的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第二,財務人員要充分認識到要體現財務管理對于企業的管理工作的作用必須是在切切實實的落實財務分析工作的基礎上,因此財務管理人員不斷的完善財務分析方法,提供高質量的財務分析結果,為企業提高高效管理,追求經濟效益打下堅實基礎。
(2)提高財務人員素質,不斷適應財務分析工作的要求。正如前面提到的,企業內部應該設立專門進行財務分析工作的崗位,并培養專職分析人員,不僅要培養其具備基本的財務分析能力,包括其對內與對外的財務報表等的分析數據來源的進行合理修正的能力,同時也要重視對其的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要充分的體現財務分析在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 完善企業現有財務分析體制
(1)企業應建立科學的財務分析工作制度。以制度來規范企業的財務分析工作就目前而言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措施。盡管有一些企業在目前已經具有自己的財務分析制度體系,但仍然還很不健全。第一,在企業內部應當設立有專職的財務分析工作崗位,并配備具有專業知識的財務分析人員;第二,應在企業的制度中明確的指出財務分析的內容、目的和任務,并明確規定財務分析工作人員的責任和目標;第三,明確要求財務分析工作的質量。不論是具體在方法的選擇上,還是詳細確定分析指標,企業都應該有科學和合理的規范。
(2)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企業財務分析要在財務報表資料齊全并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企業財務人員要充分運用多種科學分析方法,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理據充實,富有說明力的和建設性的財務分析報告。財務分析人員要經常深入企業實際、經過調查發現經營中的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分析工作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針對性強,要直截了當的反映出問題。
(3)加強事前預測分析,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企業的財務人員要從傳統的事后反映與監督的框架中脫離出來,加強事前預測與決策。決策是經營管理的重中之重,關系到企業的生存發展。決策的制定需要科學的預測作為基礎,需要財務工作人員通過準確的財務資料,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做出會計預測,為企業決策做好參謀。
3 基于有效的企業治理對企業財務分析提出的新要求
企業管理者的目的在于有效協調企業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關系,它是關于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相匹配的一整套文化、制度和法律的安排。隨著經濟的增長企業現代化制度得到不斷完善,企業治理已經跳出了傳統觀念下僅僅在股東之間進行配置所有權的局限,逐漸形成為重視將從所有權中分離出的控制權重新在股東、董事會、管理者等之間合理配置,特別是在配置企業的財務控制權方面。
Gradually form a reasonable allocation between the attention control is separated from the ownership of shareholders, board of directors, the managers, especially on the financial control of the enterprise configuration.
現階段,企業在企業管理層面上更加關注企業的財務控制與財務收益在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配置,由于他們在企業所享受的剩余控制權和剩余收益權方面是不對稱的,由于其所面對的風險和所得利益的差異,相關的利益者在進行決策時出現根本性沖突,甚至可能使企業無法進行正常的決策和運營,為了更好的調協調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對于利益要求關系,更多的滿足各利益主體對財務收益的要求,進行有效的財務控制成為管理著管理運營企業的首要目標,追求以最低的成本來達到最大的效益。
不論是企業的內部財務控制還是企業外部財務控制,企業關注的都是財務控制體系最后所輸出的結果對于進行企業治理存在的價值性。就企業實際而言,基于企業治理層面財務控制在其執行上要達到建立計劃、實際操作、評結果估、信息反饋等步驟中專門的財務控制程序及方法來完成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全程控制。而對于使用全面預算體系來增強財務流程控制及監督的財務控制體系的企業,財務分析體系是關鍵,基于企業管理及立足此基礎的協調財務控制權在各主體間的要求,企業的財務分析體系需要更具針對性、效率性和動態性,必須加強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的深入剖析,強化對現金流量和非財務信息的分析,通過選取新指標來完善財務分析體系。
財務分析是根據企業相關數據,對企業發展前景進行預測的手段;同時也是用來評價籌資活動、投資活動及經營活動的重要判斷工具,是進行企業管理和決策的主要評價工具,其主要目的是減弱了企業決策者對預感、直覺的過度依賴,達到減弱了企業決策的不準確性,但是現有財務分析體系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或將為管理者決策帶來不良影響。由于財務分析永遠只是企業管理實現其目標的一個必要輔助,因此,任何時候的財務分析體系必須隨企業管理理念、管理工具的發展而有所發展,并且只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基于管理者視角構建、完善和改進財務分析體系才能充分體現財務分析的價值和意義,最大程度上為企業的管理活動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現有的財務分析及財務分析體系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企業進行財務分析、管理財務活動的要求,特別是對財務分析有具體、特別要求的管理者層次人員,國內學術界與實業界也一直沒有停止構建新的財務分析體系的嘗試。如有專家在借鑒西方三種基本財務分析體系的基礎上,從企業目標、財務目標、財務活動、財務報表、財務效率、財務結果的關系論證了構建財務分析學科的理論基礎;還有專家指出,財務分析指標體系至少應包括反映財務效益、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四方面的指標;還有一些學者嘗試構建適合于某一行業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但是不管是從何種方式上構建的財務分析體系研究都應該立足于滿足企業管理方面的要求。企業的財務工作者已在一定程度上明白了財務分析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今后對于財務分析方法和財務分析體系建設的研究也不應該脫離這一點,要先選擇對企業的管理有具體指導意義的財務指標。雖然現有的企業財務分析體系在一定程度不能完全適應當前企業管理的需要,但是作為基本單元的財務指標考核還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楊景翔(1993-),男,四川達州人,會計學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