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洋
摘 要:交互設計作為一門藝術,致力于用戶使用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用戶能否舒適、安全、簡易、有效的使用產品與我們人類的認知心理與審美心理有著必然的聯系。掌握和正確判斷用戶的認知心理與使用心理,亦是交互設計產品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文簡要探討了交互設計的審美心理與認知心理的聯系。
關鍵詞:交互設計;認知心理;審美心理
交互設計產生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發展至今,已經不僅僅是一門崇尚機器美學的技術,它包含了人類工程學、心理學、認知科學、信息學、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社會學、人類學、美學等多學科,試圖在科學與藝術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乃是一門發揚“設計以人為本”的實用藝術。交互設計產生以來,眾多的設計師和心理學家就開始研究交互設計與用戶的審美心理之間有機聯系。優秀的交互設計產品能夠同時滿足用戶的雙重需求——使用需求與審美需求,這兩種需求之間相互聯系,彼此遞進,這也證明了影響用戶使用需求的認知心理與影響人們審美需求的審美心理之間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1 感知的引導性
人類的感知依靠感官與外界發生直接或間接的關聯,如眼睛對色彩的感知、耳朵對于聲音的感知等,外界信息對人感官的生理刺激信號會傳遞給大腦,使人的大腦形成對事物個別屬性的感知,這種感知既包括對事物形狀、布局、尺寸、顏色等外部特征的整體把握,同時也包含了對事物形象的審美體會,比如形象中的意味、境界等因素的體會。在交互活動中,感知是人的審美認識的原初性體驗,指的是參與者與審美客體之間的物我交流,在物我相互投射、相互作用的互動中形成的對交互藝術美的感性認識。審美感知作為對審美客體的原初性體驗,這一審美過程僅僅是初步和簡單的感知,但是卻具有一種引導能力。因為審美感知在物我交流過程中使得參與者與審美客體之間建立了一種有機聯系,對審美客體的個別屬性認知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在內在心理世界與外在審美客體互動的過程中構成的對事物的整體性反映。感知的引導能力體現在人的感覺經驗所形成的“心理圖式”上,那些與“心理圖式”有差異但又不是完全生疏的事物最容易引起感知的敏感。比如IBM筆記本thinkpad鍵盤上的小紅點,在黑色的外觀襯托之下,這一小紅點極其耀眼,無疑會引起人的極大興趣,這時候感知會引導我們去用手觸摸,發現那個小紅點實際上相當于一個鼠標控制器。此外,感知的引導性還跟參與者的興趣與人生經歷有莫大的關系,比如對軍事和槍械感興趣的人喜歡玩射擊類游戲或者軍事戰略游戲,通過玩與自身興趣或人生經歷相關的游戲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因此,感知的引導性是交互審美活動的第一步,也是交互產品吸引用戶的第一步。
認知心理學還強調感知在人類認知事物的行為上的重要性。這主要表現為通過參與者對審美客體的原初性體驗,物我交流過程中使得參與者與審美客體之間建立了一種有機聯系,審美客體本身會反饋說明自身的功能用途,這也稱之為交互產品的功能可見性或可承擔性。可承擔性是環境會直接影響人類行為的特征,人類可以通過感知知道環境至于它的各種行為可能。設計師在進行交互產品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和研究用戶感知的心理圖示,并運用合理的設計方式與用戶感知的心理圖示相匹配,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用戶與產品的交互。
2 想象的構成性
在交互設計的審美心理中,審美感知對審美客體的原初性體驗雖然邁出了審美體驗的第一步,也會產生審美愉悅感,但是這一審美過程僅僅是初步和簡單的感知,審美的感知階段并不等同于審美活動的全部。主體的審美想象在審美活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構成完全的審美活動所不可或缺的。
心理學認為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屬于高級的認知過程。是人腦將記憶中的所聽所見重新進行組合、加工和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特殊的、高級的思維過程,甚至能起到預見未來的作用。交互活動的審美想象以兩種形式體現出來:再造性想象和創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指主體在交互活動中,根據自己或者別人的描述或者知覺形象進行加工和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如西蒙的作品《顫動的精美機械》,主體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從下拉式菜單中選擇文字選項,對作品進行重組,從而得到一個全新的畫面。主體的這種根據已有的圖像按照自己的想象來進行重組、解構和加工的思維過程就體現了審美的再造性想象。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交互設計也不斷前行,各類交互軟件、交互界面、互動媒體的不斷升級與發展使得網絡上不斷出現對傳統文化的解構,蒙娜麗莎被加上了胡須,傳統音樂改造成了搖滾,嚴肅的歷史大片被喜劇化,這種對古典繪畫、民族音樂、傳統電影的解構正反映了人們再造性想象的豐富和活力,讓藝術不再是“博物館藝術”而是可以真正融入大眾生活的平民藝術。而創造性想象指的是主體在交互活動中不根據現成的描述或者知覺形象,在大腦中獨立地創造全新形象的思維和心理過程。當然,交互設計中的創造性想象也并非空穴來風,胡思亂想,仍然需要在遵循產品的交互原則的前提下,發揮創造性思維。比如三維動畫渲染和制作軟件3DSMAX,使用者可以利用軟件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想象力,創造出像電影《阿凡達》那樣的動畫角色和絢爛無比的虛幻場景,也可以制作各種影視特效震撼觀眾的眼球。不管是制作那種效果都需要按照3DSMAX這款軟件的運行法則來進行,否則,再好的想象也只能存在于人的大腦而無法實現。
3 理性的歸整
在交互設計的審美心理中,審美感知邁出了審美體驗的第一步,而審美想象在審美活動中則具有催化劑和強化劑的雙重作用,它促進了交互審美對象的成型和審美情境的呈現。而在審美對象的成型和審美情境的呈現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審美理性的調諧,審美理性活動是審美感知的升華,滲透于審美想象之中。審美對象的成型和審美情景的呈現,亦不意味著審美活動的終結,審美活動應當為審美主體帶來更高層次的人生體驗,這就需要通過審美理性將審美主體帶入到更高層次的精神層面——意境、氣韻乃至對“道”的體悟。審美理性讓用戶在意境與真實存在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挑起人們想象的沖動,擴大人們創新思維的空間,幫助人們理性思維的分析與整合,培養人的創新能力與開拓意識。
交互活動是一個復雜的審美交流過程,在物我交流過程中使得主體與審美客體之間建立一種有機聯系,因而交互活動有其自身展開規則,不會被主體任意操縱。優秀的交互設計產品能夠同時滿足用戶的雙重需求——使用需求與審美需求,這兩種需求之間相互聯系,彼此遞進。主體如果在背離了交互產品的使用規則的情況下進行審美想象活動是毫無意義的,這就需要主體運用理性,把握交互活動的展開規則從而調諧審美想象的發揮與創造活動。比如我們在運用一款新的軟件時,首先要理性的學習軟件的使用規則,然后才能在把握軟件的使用規則的前提下進行審美想象的發揮與創造活動。
為了讓交互設計產品能夠更好的提升用戶審美情感體驗并且保證產品安全、有效、簡易的使用。設計師應該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 掌握和正確判斷用戶的審美心理與認知心理,發揮理性在其中的調諧作用,真正做到交互設計產品讓用戶滿意。
參考文獻
[1]王建疆 著,《審美學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
[2]李四達 著,《交互設計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3]雷禮錫 著,《藝術美學原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