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林
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健康體檢,但由于相關知識的不足,對體檢發現的一些問題免不了會產生疑問。比如,B超發現甲狀腺結節是體檢中常見的情況,那么這到底是不是病變,該怎么處理呢?
結節只是對病變的形態描述
B超是一種非常靈敏的檢查儀器,甲狀腺又是體內較為表淺的器官,因此超聲發現甲狀腺結節的概率非常高,即使是幾毫米毫無癥狀的小結節,都可能發現。超聲常用的術語有“結節”、“病變”、“血供豐富”、“囊性變”、“多發病變”,如果你不明白這些事,整天琢磨,那晚上就睡不著覺了。
其實B超提示的結節,只不過是從形態上對病變的一種描述,而病變則是包括結節性甲狀腺腫、腫瘤、炎癥等多種疾病的籠統稱呼。至于血供情況,血供豐富也不能說明病變就是惡性腫瘤。囊性變是腫塊(如腺瘤)或結節內的血管發生破裂出血的結果。如果是結節性甲狀腺腫,有可能是含膠狀體的甲狀腺濾泡發生囊性變并相互融合的結果。大部分囊性腫塊都是良性的,只有少部分可能是惡性的。至于多發病變,尤其是那種多發小結節同時合并囊性病變,很多都是結節性甲狀腺腫。

發現結節兩步走
那么,B超檢查發現甲狀腺結節或病變,到底該怎么辦呢?
首先,應該到一所綜合性醫院或專科醫院就診。如果有甲狀腺專科或者專病門診,即可掛號就診。有些醫院(包括大型醫院)甲狀腺疾病是在普通外科就診,所以也可以掛普通外科號。
其次,應該根據醫生的安排做必要的檢查,包括B超、CT、甲狀腺掃描、甲狀腺功能檢查等。檢查報告拿到后,要再次去找醫生,由醫生進行分析診斷,千萬不要認為做了檢查就是看了病。另外,輔助檢查不等于看病,臨床醫生不同于輔診科室醫生,臨床醫生接診時會詢問病史、查體,甚至了解患者的家庭和心理情況等,然后根據所得到的資料,通過綜合分析做出正確的診斷。
大多數甲狀腺結節不用手術
并不是所有的甲狀腺結節或腫塊都需要手術。有些小結節尤其是多發結節,可能是結節性甲狀腺腫。沒有并發癥的結節性甲狀腺腫是不需要手術的,做了手術,反而復發率較高。如果是單發結節,超聲檢查是實性結節,甲狀腺掃描為冷結節或涼結節,那就要高度重視了。
如果超聲檢查為囊性腫塊,甲狀腺掃描為冷結節或涼結節,多數只能說明腫塊發生了囊性變。如果檢查發現有鈣化,則有兩種情況需要鑒別:一種是結節性甲狀腺腫的鈣化,另一種可能是惡性腫瘤的鈣化,后者鈣化高達50%以上,多為砂粒樣鈣化。
對于甲狀腺惡性腫瘤,需經甲狀腺全切術和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手術治療,但在這種術式中,喉返神經損傷和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是最常見的并發癥。為了避免發生這些并發癥,包括我院在內的一些醫院,現采用“雙管齊下”的方法,即術中喉返神經監測和納米碳淋巴顯像(甲狀旁腺負顯像)的方法。其中,納米碳淋巴顯像使用納米碳混懸注射液(卡納琳),它具有高度的淋巴趨向性,是我國唯一批準上市的淋巴結示蹤劑。由于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間隙為20~50納米,而毛細淋巴管內皮細胞間隙為120~500納米,注射到甲狀腺組織內的納米碳不進入血管,而是迅速進入毛細淋巴管或被巨噬細胞吞噬,滯留、聚集在淋巴結,使淋巴結黑染,有助于識別淋巴結和甲狀旁腺,避免甲狀旁腺被誤切,保證淋巴結清掃的徹底性。
總之,發現甲狀腺結節不必太過緊張。如果是良性結節,可定期復查甲狀腺彩超,觀察結節變化情況;對于懷疑為惡性的結節,應通過復查甲狀腺再進一步篩選,如仍高度懷疑,就需要病理檢查這個“金標準”來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