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國內大部分制造企業面臨市場需求不足,銷售毛利下降的趨勢愈加明顯;由于創新不足,新產品市場增長有限,企業不得不更加注重內部挖潛,降本增效。采購管理作為制造企業產供銷鏈條的重要環節,一直是降本增效關注的重點。本文從企業降低采購成本的意義入手,提出了降低采購成本的途徑和方法,希望對制造企業降低采購成本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制造企業;采購成本;集中采購;電子商務平臺
一、制造企業降低采購成本的意義
國際采購專家阿爾伯特丁說:“采購成本降低2%與銷售收入增長10%對利潤的影響是相同的,但增加銷售收入則要多付出5倍于降低采購成本的努力,如果采購成本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越高,那么,兩者的比例也就越明顯。”
制造企業的業務構成大多是來料加工,其構成產品的原材料、產品配套件等都是外購的,部分加工工序由于內部產能不足,還要委外協作。據統計,我國制造企業的采購成本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平均達70%以上。由此可見,降低采購成本對實現企業降本增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降低采購成本的途徑和方法
近年來,很多企業在采購成本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且已有很多成功的實踐,本文僅從物資集中采購、搭建電子商務平臺等幾個方面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1.完善采購工作的集中管控模式。“集中采購”不是將采購職能集中,也不是將采購人員集中,而是將可以形成批量和規模、便于集中談價、有利于降低采購成本的物資予以集中。企業應加大集中采購力度,擴大集中采購物資范圍,獲得規模效益。
2.搭建采購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可以利用網站搭建自己的采購電子商務平臺,一方面可以將采購需求信息向現有供應體系中的所有供應商公開,同時可以向全社會公開,引入更多符合條件的外部競爭者,以“摻沙子”的方式,對現有供應商增加競爭壓力。這樣企業可以比質比價,擇優選擇,從而降低采購成本。
3.明確采購價格控制職責。為了控制采購價格,很多企業的采購工作流程為:采購經辦單位發布采購需求信息、供應商報價、成本管控部門核價、企業分管采購領導批準。這樣,看似控制體系健全,實則價格控制主體缺失,由此需明確采購價格控制職責:(1)成本管控部門承擔采購價格管理責任,負責根據外部市場行情和企業內部盈利要求,建立目標成本管理機制。加大市場調研力度,及時掌握市場價格,對能夠實施基價控制的物資,要及時制定采購基價、建立并更新價格庫。不對每份采購訂單進行審價,只對超基價的物資或者不能采用基價控制的物資進行審核。(2)采購經辦單位承擔采購價格控制的主體責任,負責在成本管控部門制定的價格范圍內,在保證質量和工期的前提下,采取批量采購、比價、招標、向生產廠家直接采購、尋找新的供貨渠道等手段降低采購成本。(3)企業分管采購領導只審批大額或重要物資的采購計劃,不再對每份采購訂單進行審批。
4.提升采購人員綜合素質。一名合格的采購人員應該是德才兼備,具有較強的市場信息收集能力、商務談判能力、采購渠道開拓能力、敏銳的市場感知力,能夠及時、針對性地采取相應采購策略,在保證質量和工期的前提下,盡量降低采購成本。采購人員的任用要以“德”為先,要有非常強的責任意識,業務素質次之。企業應加大選拔、培養力度,打造一支合格的“采購工程師”隊伍。
5.規范市場和技術指定。在實際工作中,有客戶指定或企業內部技術人員指定物資生產廠家、規格型號的情況,導致企業在物資采購時的價格談判處于被動。
對于客戶指定,企業可以要求市場銷售人員在與客戶進行商務洽談時,盡量說服客戶選用已經納入企業集中采購的或企業自身有低成本采購渠道的物資;對內部技術人員,企業一方面要加強成本意識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制定內部《技術指定物資審批流程》,限制技術人員指定的隨意性,以此為后續的采購成本控制提供便利。
6.攜手供應商一起降低成本。要做到對采購成本的全面控制,除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外,還應對供應商的成本狀況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在價格談判中占有主動地位,將供應商的利潤率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為了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企業成本、技術、生產、質量等相關部門可與供應商一起分析成本控制的途徑和方法,幫助供應商降低成本,從而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
7.加強采購績效管理。目前,企業對采購工作的績效測評,較多側重于采購進度和采購物資質量方面,而對于采購成本的關注則較少,采購經辦單位的成本壓力小,降低成本的積極性不高。
對于“采購成本”的績效,類似于“銷售毛利”的績效,“銷售毛利”是銷售部門在成本管控部門制定的“銷售基價”的基礎上做“加法”。“采購成本”是采購經辦單位在成本管控部門制定的“采購基價”的基礎上做“減法”,采購價格越低,說明采購經辦單位的績效水平越高。
對成本管控部門,要加大“基價制定、價格庫更新的及時性和合理性”考核力度。對采購經辦單位,要加大“采購實際價格與基價或采購報價的差額”考核力度。
三、結語
采購成本下降不僅體現在公司現金流出的減少,而且直接體現在產品成本的下降,利潤的增加,以及市場競爭力的增強。企業要熬過寒冬,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就必須不斷降低采購成本,以最小的成本去獲取最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1]榮曉明.淺談企業物資采購流程的管理思路[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02.
[2]張賢善.工業企業采購供應管理[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9,10.
[3]杜永寧.降低企業物資采購成本的措施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22).
[4]劉奕岑.羅森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采購管理分析[J].經濟期刊, 2015(10).
作者簡介:趙偉(1983.11- ),男,重慶江津人,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