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王燕
摘 要:我國的經濟在不斷成長,資本市場的優化配置日趨體現出其重要的價值。資產重組逐漸成為了上市公司最為關鍵的資產處理形式,其資產重組的方法與特點能夠滿足我國企業發展需要,同時也會避免一些隱藏風險的發生。作者首先對資產重組的含義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與談論,并且挖掘出其所涉及到的財務會計問題,包括企業兼顧的形式、企業資產置換的損益、資產剝離、其他重組方式。繼而針對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資產重組中的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資產重組中商譽的會計處理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作者重點對資產重組中的財務會計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力爭選擇合理的方式以推動企業實現健康且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資產重組;財務會計;問題;對策
面對市場機制的持續調整與優化,逐漸能夠凸顯出我國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高級功能,特別是在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方面存在極大的特點。然而正是因為現如今我國的法律制度與財會法規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玩完善,使得資產重組無法實現順利操作,并且為上市公司的利潤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機會。在最近一段時間,上市公司所涉及到資產重組的公告根據其年末的推進,其信息越來越密集。經過相關數據的顯示,2001年10月份發出公告實現資產置換以及資產轉讓的公司一共高達四十家。數月以后,重組公告在持續增加,在最近的一個月里已經出現高達80多家公司公告資產置換以及轉讓事宜。同時,部分上市公司隸屬STPT通過其資產重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實現了業績提升,避免企業受到波及。所以,財務會計這一問題在資產重組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我國開展深入的研究工作,調整我國資產重組會計的處理方式以滿足我國目前企業的發展需要,盡最大努力實現與國際標準接軌,是企業當前最為迫切的選擇。
一、資產重組中的財務會計是如何應用的
1.評估結果的會計處理
當一家企業要被其他企業兼并或因債務等問題而被拍賣、出售時,要請相關權威評估機構對企業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然后以得到的評估價值為標準對進企業賬務進行處理。經過評估機構核準后得到的公司資產價值往往與公司自己記錄的資產賬面價值間有一定數值的差額,當產生這種差額時,就要求企業對原本的企業資產賬面價值和在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資本公積進行調整,并根據國家相關稅法評估增值部分應交所得稅,并把這部分稅款記入“遞延稅款”科目貸方的名下。
2.企業兼并后辦理財產移交的會計處理
如果一家企業要將被其他企業兼并或因債務等問題而被拍賣、出售,那么就需要企業及時結束舊賬。企業的兼并有四種常見的方式:⑴承擔債務式,就是在企業資產可以抵消企業債務的情況下,兼并企業接收其資產,并為其承擔債務。⑵購買式,就是兼并企業付給被兼并企業擁有者與其企業資產等價的資金。⑶吸收股份式,就是兼并企業將被兼并企業的凈資產折算成自己企業的股份,并將被兼并企業的所有者吸納為自身的一個股東。⑷控股式,就是兼并企業購買被兼并企業的股權,成為其最大的股東,進而達到控制被兼并企業的目的。在這四種方式中后,在遇到后面兩種方式時,會計處理采用的大多是購買和權益入股兩種方法,不是本文探討的重點,所以本文主要針對前兩種方式下的會計處理進行介紹和探討。
首先,我將介紹在兼并企業選擇承擔債務式時的會計處理。正常情況下兼并企業不會付給被兼并企業資金,只需要被兼并企業算清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科目以及所有資產科目的余額。再由兼并企業以各項資產負債的評估價值為標準,對所有資產科目及負債科目進行計算,如果有差額,就計入“實收資本”科目(如果是為股份公司,則記入“資本公積”科目)。
接著,我將介紹在兼并企業選擇購買式時的會計處理。兼并企業付給被兼并企業擁有者與其企業資產等價的資金來買下被兼并企業的整體產權。此時,被兼并企業就需要結束舊賬,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科目以及所有資產科目的余額。兼并企業進行賬務處理時,應依照資產的賬面價值,對所有資產科目進行計算,如果成交價高于被兼并企業凈資產的評估值,將二者之間的差額記入“無形資產一商譽”科目,然后根據負債的賬面價值,計算所有負債科目,根據成交價,貸記“專項應付款一應付兼并企業款”科目。
二、資產重組中的財務會計在應用過程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
1.企業并購前資產重組的調研不夠嚴謹
想要進行企業的資本運作、并購重組,首先要開展前期調研,如果沒有進行充分的調研,沒有深入的了解關鍵問題,就不能隨意做出并購決策。在調研過程中,不僅需要全面了解企業近況、企業員工、企業資產分布、企業發展狀況和企業產業優缺點等,更要關注企業資產的組成情況,評估發生財務風險的幾率,對或有事項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然后以調研情況為基準,客觀實際的評價企業的財務現況,提出可行有效的建議。在進行資產并購重組時,并購企業應花大力氣調查被并購企業的各類資產構成狀況;例如:企業的總資產、凈資產、負債情況、資本構成、經營狀況和企業財政負擔等。對被并購企業進行深入仔細的調查研究,進而大體上的了解并購企業的財務狀況。
2.談判前進行資產評估不夠準確
在雙方進行談判前,要針對目標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評估基準日,找到一套可行又符合實際的評估方法,客觀的評估目標企業的有形、無形資產,因為資產評估是雙方談判的基礎和依據。在評估之前,企業要聘請評估質量和信譽都比較好的中介機構,針對目標企業給出評估意見,劃定切實有效的評估范圍,依據評估標準挑選一個適宜的評估基準日對目標企業進行評估。其次如果對目標企業還沒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就不要進行評估,資產評估有許多基本方法,有著極大的適用性,經過篩選很容易找到恰當的評估方法,來保證評估工作的客觀公正。另外,我們還需注意,被并購企業經營在評估過程中也會時刻發生變化,我們要有防范問題和風險發生的意識。
3.擬定并購價格及相關協議不夠完善
在完成對被并購企業的資產評估工作后,雙方就可以討論并購價格了。這一部分可能涉及的財務問題有:(1)確定重組方式,即以國家相關制度、被并購企業的規模及被并購企業擁有者的需求為標準,選擇恰當可行的并購重組方式。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對資產規模相對較大、且有著相對良好信譽的被并購企業,可以選擇購買足夠多的股權達到絕對控股的方式,達到并購的目的;如果被并購企業的資產質量不高,但經過一系列的改革改造就能迅速扭轉情況,就可選擇收購其凈資產的方式;如果想并購的企業規模適中但急需大量資金投入,選擇增加資產擴充股份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達到重組的目標。(2)確定并購價格,在完成對被并購企業的資產評估后,就可以根據被并購企業當前的凈資產,企業的經營近況及企業的發展潛力,來確定并購價格。一般情況來說,有發展潛力的被并購企業,給出的并購價格應適當高于評估凈資產的價格,那些虧損或者盈利不多的被并購企業,就可以考慮給出低于評估凈資產值的并購價格。(3)確定支付方式,支付方式包括現金、債券、證券等等。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資金實力,為了企業能穩定健康的發展,就需要選擇一個切合企業實際的支付方式。現金支付方式要求進行收購的企業向被收購企業支付大量的現金,這會極大地增加收購企業的財務壓力。債券支付方式即收購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獲取目標企業的資產或股票。證券支付方式即收購企業通過發行新股以購買目標企業的資產或股票,想要將這些債券及證券當作并購時的一種支付手段,就要保證他們的流通性和信用等級。
三、資產重組中的財務會計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
1.企業重組中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差
企業重組的復雜程度要遠遠高于比商品經營,企業在進行投資以及擴大控制股份的同時,也增加了出現風險的幾率。因為原本商品經營的風險不會消失,還會出現因企業重組帶來的新的風險。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在進行重組時,對于防范風險的意識不強。所以,加強企業對企業重組風險的防范意識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2.企業重組主體的錯位、財務權限劃分不合理
企業重組后,企業原本的經營者依然掌握著大部分決策權,而出資者僅有監督權,大家都知道,出資者和經營者往往有不同的需求,公司進行產權交易時,由于出資者沒有太多的決策權,其權益往往會受損甚至被剝奪。實際上,我們的期望是在企業重組之后出資者而非經營者掌握公司的決策權。但目前我國企業重組依然兩個問題亟待解決:第一,作為公司的主體出資者不夠獨立,往往有較厚的行政色彩,也經常會受到政府的限制。這種不合理的組合在做決策或者人事任命方面往往會有不同意見,極大地降低了管理效率,也很難有效的做到協同,從而極大程度上的限制了企業實現價值的最大化。第二,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出資者,推選出的出資者代表得到了出資者的授權,但他們關注的往往是個體的私利,不能很好的兼顧到其他出資者的利益。這就導致了企業重組時,重組方的實力、產業結構、收購條件等市場化原則往往不是影響取舍的決定因素,起決定性作用往往是關系或者一部分人獲得的好處。這就導致了企業重組方案能否順利實施以及實施后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是否有合理的內部組織結構,完善的管理機構、均衡的權限分配。
3.企業領導人員重組的盲目性
近年來企業重組興起,一些企業通過重組換發了第二春,這讓許多虧損或者盈利不高的企業躍躍欲試。但是,這種急于求成的想法,使得企業盲目的進行重組活動。其實這些企業往往還沒有充足的重組動機,重組后也沒有很好的規劃,所以進行重組根本不切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在重組后盲目的在其他不熟悉的領域進行嘗試,而又缺乏整合能力,往往會致使企業重組很難取得成功。
四、資產重組中的財務會計面對這些問題怎么解決
1.完善相關的法律和規章制度
在我國這樣的法制社會,一切事務都需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所以完善相關法律,可以規范企業行為,保證各方權益。加大力氣完善相關的法律和規章制度,使上市公司并購監管向市場化方向邁出了更大的步伐。
2.采取正確的戰略,并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資產重組理論與經驗
在這個全球交流越來越頻繁的時代,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球大企業兼并的動向、趨勢及其后果。一些外國跨國公司可能會并購我國國有企業,我們對此應采取積極審慎的態度,吸取他們資產重組的經驗。
3.培養一批懂技術、懂管理的現代企業人才
在資產重組過程中,要注重專業人員的培養,可以組織有關管理人員學習資產重組的知識,用實例性的東西讓大家更明白資產重組的過程,使之在重組前對資產重組有較強的理性認識。著重力氣培養那些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熟練掌握有關資產處理、資產認定、財務知識和各種經濟法規,且能對之運用自如并具有資產重組經驗的高級管理人才。
五、結語
企業需要根據各自的特點以及需要選擇合適的公允價值確定方法,同時也要主要到所涉及的商譽問題。我國針對資產重組問題也應該進行持續研究,正是由于我國的研究階段仍然處于萌芽時期,企業仍需要進一步的發展與成長,因此其資產重組方式與結構仍有待于優化與完善。推動我國資產重組理論研究與世界接軌,推動我國企業發展走向全世界,培養相關專業人才面對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夏曉梅.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若干會計問題分析[J].時代經貿,2012(S4).
[2]王永珍.淺議資產重組中的財務問題[J].中國農業會計,2015(08).
[3]潘述亮.企業資產兩次重組中財務會計問題的處理研究[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2014(06).
[4]孫華榮.環境規制影響企業績效的關鍵因素及其作用機理[D].昆明理工大學,2015.
[5]宋慧.碳信息披露對公司價值影響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5.
[6]左穎諤.我國企業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