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信用社只有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恪守服務“三農”宗旨,降經營管理成本,補科技信息、電子化業務短板,才能走向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新常態;探析
農村信用社新常態下,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著力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落實國家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工作任務,特別是要在降成本、補短板上下功夫,努力推動農村信用社健康發展。
一、著力提升電子銀行服務水平
農村信用社要按照“互聯網+金融”發展思路,加大電子銀行業務創新力度。一是加強互聯網門戶建設,啟動新一代銀行卡管理平臺和電子銀行金融服務平臺建設,探索建立OTO金融服務模式,加大IC卡在醫療、旅游、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應用力度,提供集支付轉賬、融資貸款、電子商務、生活服務、社交娛樂功能為一體的社會化金融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度。二是積極開展助農金融服務點加載電子商務功能試點工作,建設農村信用社特色的助農商圈。三是完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服務功能,研發推廣微信商店,推動富民卡升級改造,爭取貸記卡發行資質,逐步上線VTM機、自助發卡機、非現金類自助設備等機具,探索智能手環銀行,加強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提升渠道業務覆蓋率和柜面業務替代率。四是整合水、電、暖、惠農資金等各項中間業務,實現柜臺業務向手機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的遷移,提升渠道業務覆蓋率及柜面業務替代率。五是農村信用社要加強與政府交通、醫療、社會保障等機構及其他外部機構的合作,做好社保卡、ETC卡、居民健康卡及銀企聯名卡的代理及發放工作。六是加強銀企直聯系統的推廣,充分發揮點多面廣的優勢,滿足企業資金代收、多級賬戶財務管理及資金歸集的業務需求。
二、著力提升科技支撐引領能力
農村信用社要加強金融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著力提升科技支撐引領能力。一是進一步優化信貸管理系統,利用影像管理平臺,推行信貸無紙化審批,構建符合管理需要的“區域審查審批中心”、“放款中心”和事業部垂直管理等模式。二是啟動信貸賬務核算系統,減小對核心系統的業務依賴,提高信貸產品快速研發和響應速度。三是豐富外部風險防范手段,建設外部數據風險預警監測平臺,實現工商、稅務、身份核查、訴訟、輿情、資質、征信、宏觀經濟、行業經濟等風險指標監測預警,有效解決客戶信息不對稱問題。四是加快票據系統建設,推廣電子匯票業務,有效降低票據業務操作風險。五是推進綜合理財、現金管理系統建設,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和手段,縮小與同業的差距。六是以建設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為抓手,實現客戶分層管理,提高主動營銷能力,推動網點轉型。七是搭建全區統一的移動終端管理平臺,規范移動終端APP業務應用,將貸前調查、貸后管理、移動營銷等應用與信貸管理系統和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對接,實現在線采集和移動營銷。八是建設押品管理系統。實現押品價值的持續評估和動態監測,完善押品從準入、價值評估、審核確認、價值重估、監測預警、押品出入庫等管理流程。九是啟動大額存單、資產托管、第三方存管、銀銀平臺三期、資產證券化等中間業務系統,進一步提高中間業務服務水平,提升產品創新能力。
三、加快推動網點轉型
1.進行總體規劃。對農村信用社網點轉型工作進行總體規劃,確定任務目標。通過實施網點轉型,優化物理網點布局,加強自助和電子渠道建設,建立滿足客戶需求和業務發展需要的網點格局。豐富產品種類,規范營銷模式,提高網點營銷水平,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市場占有率。強化科技支撐,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網點服務質量,提升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按經營理念,優化資源配置,強化績效考核,激發發展潛能,增強核心競爭力。
2.確定主要工作內容。農村信用社要網點轉型要做好硬件環境轉型、營銷模式轉型、業務流程再造和考核機制轉型等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硬環境轉型。包括準確定位網點功能、科學規劃網點布局、全面實施功能分區、加強自助渠道建設、加快電子渠道建設、推行靈活營業制度六個方面內容。二是規范服務流程,加快營銷模式轉型。包括強化全員營銷意識、加快推進客戶分層、規范設計服務流程。三是流程銀行建設,推動業務流程再造。包括優化柜面業務流程、優化信貸業務流程、探索推行業務外包。四是完善考評體系,實現考核機制轉型。全面推行客戶經理和營業柜員等級管理制度;推行以平衡記分卡為基礎的模擬利潤績效考核,建立完善以崗位為基礎、以工作績效為核心的差異化崗位績效考核體系;堅持團隊考核與個人考核有機結合,實現員工與網點共同發展;引入客戶評價機制,實行客戶滿意度考核,提高客戶評價與員工薪酬的關聯度。
3.強化保障措施。一是豐富產品種類,打造自身品牌,強化金融產品支撐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產品創新機制,搭建創新交流平臺,鼓勵法人機構自主開展產品創新。整合現有存貸款等基礎金融產品和業務渠道,實現產品的多渠道應用。豐富產品種類,滿足目標客戶需求。確立產品品牌定位,加大品牌建設力度,形成目標客戶群的產品體系。二是快速響應,完善機制,強化信息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圍繞網點轉型內容,對核心業務系統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建立支撐產品靈活創新的系統研發平臺,建設支持多渠道客戶信息交叉共享的統一客戶視圖平臺,構建現代銀行信息系統服務體系。完善信息科技管理架構,提高研發能力,實現業務需求的快速響應,提高推廣效能。三是優化配置,提升素質,強化人力資源支撐體系建設。科學設定網點崗位和人員配置標準,建立員工正向流動機制,壯大一線營銷隊伍。建立客戶經理優選機制,提升客戶經理業務素質。樹立大堂致勝理念,發揮大堂經理現場管理作用。四是建立分層次、分崗位、全覆蓋的培訓體系。建立專業人才引進機制,通過社會招聘引進高素質專業人才。完善人才培養、使用激勵約束機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保證員工隊伍穩定。
四、繼續搭建好營銷服務、戰略合作、產品創新研發推廣三個服務平臺
1.搭建營銷服務平臺。一是強化省級聯社的業務營銷,加強對省級級企業集團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聯系協調,加強與財政、社保、石油、電力、交通、高速公路、高等院校、煙草等行業和部門合作,開展結算、代理業務,努力爭取對公存款,降低資金成本。二是做好政策咨詢服務。各級農村信用社要通過政策信息發布會、業務發展建議書、專項通知等多種方式,及時傳達省級黨委政府、人民銀行、銀監等部門在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產業、信貸規劃管理、發行“三農”和小微企業債券等方面的政策要求。
2.搭建戰略合作服務平臺。農村信用社要組織實施與銀行、證券、保險、信托、融資性擔保公司、評級公司、股權交易機構、各類協會、各類交易所、政府部門及組織的咨詢、交流、合作,推動全系統牌照多元化。深化與省級農牧業、財政、社保等相關部門和地市市、縣級政府的銀政合作,與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保險、信托和資產管理公司等的銀銀合作,與供銷合作社系統、股權交易中心、各級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銀企合作,與已經簽訂協議的大學等高等院校的銀校合作,有效借助于外部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3.搭建產品創新研發推廣服務平臺。
農村信用社要做好“三權”抵押貸款等信貸產品創新,推動擔保服務方式創新,持續推進富民惠農創新工程,努力拓展產品創新空間,創新投貸聯動新模式,搭建金融產品創新研發推廣服務平臺,把好的金融產品廣泛推銷出去,實現與廣大客戶的合作共贏。
農村信用社只有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恪守服務“三農”宗旨,降經營管理成本,補科技信息、電子化業務短板,才能走向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作者簡介:孟令鑒(1981.03- ),男,漢族,內蒙古赤峰市人,2003年8月參加工作,本科學歷,經濟師,九三學社成員,現供職于赤峰紅山區農村信用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