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劼
巴基斯坦移民后裔薩迪克·汗當選倫敦市長,引起全世界關注。不同媒體給他送上不同的頭銜——“首位西方大都會的穆斯林市長”“草根市長”“倫敦新名片”等。概括就是,汗是倫敦這座國際化城市打造出的又一勵志典型。
我尚未親身采訪到這位新市長,盡管在之前的地方選舉期間,我曾向他的競選團隊提出采訪要求,想請他談談如何在一個少數族裔占城市總人口一半以上的國際化城市,當個好市長。
采訪請求遭到婉拒,而且沒有解釋。如果團隊是經過考量才決定拒絕,原因可能是由于逼近選舉沖刺階段,不到40歲就進入工黨政府內閣的汗深知“多說就可能多犯錯”的從政哲學。況且就在這次選舉前不久,工黨剛經歷一場言論風波。他的同僚,包括前倫敦市長利文斯頓,在如何看待巴以關系等問題上,因口無遮攔遭黨內停職處分。
如果原因真是如此,作為長期駐英的外國記者,我必須承認汗是一位“接地氣”的從政者。和他的前任、保守黨市長約翰遜相比,他沒有選擇用迎合或刺激某個選民群體的造勢手段來為自己拉票,而是讓選民看他長期的政績。
約翰遜,這位剛從倫敦市長職務上卸任的高人氣政治人物,正在通過各種演講宣傳活動,呼吁選民在下月的“脫歐”公投中,支持“脫歐”。很多英國人對這種造勢手段感到厭煩,不愿看到他們喋喋不休地說離開或留在歐盟會有怎樣的滅頂之災。“誰都不是被嚇大的”,一些英國人調侃說。
倫敦市長一屆四年,把汗選上市長寶座的倫敦人對新市長的期許和外人不一樣。汗能當上市長是他承諾在任期內,倫敦的公共交通不漲價。倫敦人上班生活花在通勤列車、地鐵、公交車上的費用之高,每年近3000英鎊。此外,他還承諾要讓更多倫敦人買得起房。毫無疑問,很多歲數逼近四十卻沒能力買房的倫敦人會開心不已。這些政策,都是汗的競爭對手、國會下院個人財富排名第二的戈德·史密斯議員沒有承諾的。
汗能提出這些政策,是因為他長期像一個普通市民一樣乘地鐵出行。和多數百姓一樣,他沒機會上私立中學、從聲譽一流的高校畢業。但在普羅大眾眼中,汗從父親,一個普通公交車司機身上,從作為一個普通律師所經手的民事案件中,讀懂了真正的倫敦,以及倫敦想要發展、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
管轄超過30個集鎮的倫敦,是從2000年開始才通過地方選舉方式產生大倫敦市長。汗的前任只有兩人,利文斯頓和約翰遜,都曾成功連任。這兩人之所以得到多數倫敦人支持,和他們一些身體力行的表現有關:利文斯頓長期乘地鐵上班,而“自行車市長”是約翰遜在民眾口中的一個常用稱呼。但他們的一些性格行為是倫敦人所不喜的。利文斯頓常在媒體節目中發表偏激言論,約翰遜則常被倫敦人形容為“滑稽可笑”,甚至把他的一些作為看作為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成為首相的“政治秀”。
目前來看,汗能夠當選倫敦市長,另一個原因是多數倫敦人感覺他和前任都不同,是想安心當好市長,這也正是多數倫敦人想要的結果。▲
環球時報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