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海
還記得今年奧斯卡頒獎季的種族歧視風波嗎?好萊塢迫于各界壓力,在沒有任何黑人提名的情況下,把主持人的位置交給了著名黑人諧星克里斯·洛克,當時有很多女權運動組織提出,好萊塢在性別歧視上“有過之而無不及”。據《洛杉磯時報》11日報道稱,美國聯邦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已經對好萊塢性別歧視“展開更加深入的調查”。這是自美國民權自由聯盟把這一問題提交給聯邦層面1年后,好萊塢性別歧視問題上的最新發展。
去年,美國民權自由聯盟引用南加州大學的研究數據指出,2013和2014年100部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中,僅有1.9%的導演為女性。此外派拉蒙影業公布的2018年前25部影片拍攝計劃和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22部影片計劃當中,沒有一位女性導演,“這很難說是一種偶然”。近來,這種現象有所好轉。一位導演了75集電視劇的女導演說:“這一年來,雇傭女導演的壓力顯然很大,很多制片人和片廠都希望被認為他們沒有性別歧視。”知名制片人艾伯拉姆斯和瑞恩·墨菲都公開表示,他們已經面試了更多的女性導演。直到最近,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的官員們約談了50位女性導演,并試圖從各個環節去深入探究這個問題,比如“雇傭過程誰說了算”“各個代理機構如何工作”“誰來付錢”等。
《洛杉磯時報》對改善好萊塢性別歧視這一問題不太樂觀,“因為整個雇傭過程異常復雜,很難找到特定的人或者機構對性別歧視來負責”。美國網民嘲諷好萊塢這種自詡自由派,實際上保守又歧視的“兩面派”做法。也有評論指出,迫使好萊塢雇傭女性導演并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好萊塢的少壯派完成更新換代,才能讓美國電影電視業各個領域的歧視都降至最低。”▲
環球時報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