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已被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而這已成為新時期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考慮的重大問題。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不同途徑,采用各種有效的措施,優化課堂教學方法,使其具有鮮明的多樣化特點,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學習興趣;多樣化教學方式;應用策略
在新課標背景下,素質教育逐漸取代了應試教育的地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是素質教育改革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關鍵性組成元素,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順應現代教育事業發展趨勢,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他們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成長。
一、借助體驗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圍繞課文內容,靈活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眼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其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素養,不斷顯現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地位。以《桂林山水》為例,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會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積極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去尋找答案,驗證這句話的真實性。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課文中寫山、寫水的精彩片段為基點,引導學生自主評價,大膽說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并說明理由,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此外,隨著網絡技術持續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利用視頻、圖畫等形式,刺激學生感官,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新知識點,和作者產生心里碰撞,準確把握文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圓明園的毀滅》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向學生播放一些關于圓明園的歷史視頻,展示相關的圖片,為學生營造一種真實的情境,仿佛穿越時空的隧道,置身于圓明園被燒現場,近距離接觸圓明園。進而,更好地理解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準確把握文中脈絡,和作者產生心靈碰撞,學習作者的各種寫作技巧,為提高自身寫作技能做好鋪墊。
二、借助分層教學探究法,強化教學針對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優化利用分層教學探究法,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全面而客觀地分析小學高年級學生各方面的特點,注重學生人格,優化利用分層教學方法促使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對于班級中的優等生,教師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語感,逐漸提高他們的語文應用能力,把所學的知識靈活應用到實踐中,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做到融會貫通。對于班級中語文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要把重心放在積極引導他們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這樣不僅可以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還能激發班級中不同層次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探究興趣,逐漸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好鋪墊。以《桂林山水》為例,在學完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根據班級中學生已有的水平,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對于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需要準確理解、掌握本堂課所學的生字詞,借助文中作者的寫作手法,寫一篇關于“山、水”的作文;對于語文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只需要掌握一些必須記住的重點生字詞,根據文中片段來仿寫作業。長此以往,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都能有所提升。
三、利用引導啟發教學法,學會融會貫通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借助課文,引導學生學會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點,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引導啟發教學法,積極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所看過的相關通話故事,也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相關的文章,比如,《小音樂家楊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對比分析,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情緒,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相互談論關于安徒生的一些經典童話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學會遷移知識。教師還要巧設教學情境,借助啟發的作用,激發學生情感,仿佛穿越時空的隧道,和文中賣火柴的小女孩近距離接觸,去感受她內心的波瀾起伏,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準確把握文章脈絡,學會融會貫通,把知識學活,為自己所用。
總而言之,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至關重要,比如,合作教學方法、探究教學法、分層教學法,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其成為整個教學的中心,積極、主動融入課堂教學中,有利于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促進他們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為進入更高階段的學習埋下伏筆。同時,這也符合素質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促使新時期小學教育事業真正走上素質教育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陳艷玲.小學高年級語文多樣化教學方式實施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2]李紅梅.淺談小學語文多樣化教學方式[J].科技創新導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