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清桃
新課程改革越來越強烈呼吁教師的專業成長。因為有了教師的成長,才有學校的發展,也才能有學生的發展。然而,目前,教師隊伍普遍存在著專業成長內驅力不足的現象,原因有很多,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毅力等,其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個人能力不過硬。教師個人能力參差不齊已成為困擾教育發展的難題。那么,如何助力教師,充分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更好地幫助教師得到成長呢?近幾年,我校以提高教師的能力為突破口,設法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制度約束,提供能力提升的動力
為了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蘊,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學校要求教師人人練好三筆字,說好普通話,畫好簡筆畫,并給教師發放練字的筆和紙,給老師發放練習普通話的書,督促教師認真練習,努力夯實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引導教師上好教研課、先行課、朝陽杯競賽課,每個學科每期都要求定期、定量完成教研課任務,語、數、英三門學科的每位老師都要求實施先行課,50歲以下的教師每年都要參加“朝陽杯”教學競賽,以此來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激勵教師讀好教材教參、課程標準,每期期初學校為教師推薦教育理論書籍,期末分組交流分享。學校還制訂了課題研究管理辦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課題研究,要求每個學科的老師都申報小課題,努力提升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一系列的制度就像一根無形的鞭子,為教師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動力。
二、拜師培訓,引領能力提升的方法
一位特級教師曾說:“僅僅擁有知識的人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而擁有智慧的人卻能在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從一粒沙子里發現靈魂。”知識只是奠定了教師課堂教學的底氣,而智慧卻給教師帶來靈氣,一個有底氣和靈氣的教師在課堂上才會大氣,才會表現出教育機智。對于年輕教師來說,如果缺乏專家、名師的引領,則很難提升其教育理念,難以做到“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拜專家為師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條捷徑。近年來,學校采取“請進來教”“送出去學”“在實踐中練”的方法,讓一批骨干教師向名師學習進行“零距離接觸”與面對面的交流,讓他們現場去體驗和感受名師的教學風范。除此之外,學校還設法發揮本校名優教師的力量,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徒弟隨時都可以走進師傅課堂聽課,徒弟的每一節先行課和教研課,師傅都要精心指導。師徒結對活動的開展促使一大批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尤其是語文組吳琰老師,她在雙霞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一次次地上先行課、教研課、競賽課、觀摩課。師徒一起備課,一起制作課件,一遍又一遍地試教。通過幾年的磨煉,吳琰老師的語文課越上越精彩,語文組的每位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吳琰老師的教學風格正一步步向大師邁進。除了學科培訓活動之外,學校非常重視班主任培訓工作,通過每月一次的培訓活動,引領大家探究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規律,學習班級管理的經驗和方法,培養班主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實地培訓,學校還鼓勵每位教師參加各種網絡研修。這一系列的培訓活動,就像指路的明燈,為教師教學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三、研究交流,提供能力提升的平臺
為了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學校大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活動,鼓勵教師上好先行課、教研課和競賽課。期初,每位教師在備課組長的組織下選擇自己的上課內容,每一節先行課,都由上課的老師撰寫主備人資料卡,寫上自己的教學設計以及設計意圖,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時間,由主備人發言,說出自己的教學構想以及設計意圖,其他教師補充意見,主備人再根據大家的意見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修改,然后在組內實施教育,先行課組內的每位老師都要參與聽課和評課,先行課實施后,主備人再次根據大家的意見對教案進行修改,然后把教案打印出來與同年級老師共享。每節教研課和競賽課,任教老師也總是反復試教,同學科的老師反復聽課,提出修改意見,直至滿意為止。通過教研平臺的磨礪,一批教研組長脫穎而出。英語組李琳老師的課一次次走出校門,走向區級、市級、省級的賽課舞臺,走向邊遠山區的各個學校。她精彩的英語課堂深深吸引著每一位聽課者。在她帶領下的英語組已成為岳陽樓區的一張名片,不管是英語口語測試成績還是英語筆試成績,每次都在全區名列前茅。課題組專題會議上,各個課題負責人定期給大家介紹課題研究的方法和心得。每期一次的班主任工作總結會上,優秀班主任給大家分享自己帶班的經驗。這種橫向的同事互助研究活動,為教師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有了制度的保證、專家的引領和同伴的互助,老師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增長。教師的自信心更強了,工作熱情更高了,工作效率自然隨之提升。老師們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工作,學校各項工作全面開花。2012-2015年期間,我校教師獲國家級榮譽3人次,省級榮譽59人次,市、區級榮譽116人次。課題研究省級課題有2個,區級課題14個。教師賽課多人獲獎,其中省級2人,市級12人,區級23人。論文參賽16人獲國家級獎勵,132人獲省級獎勵,60人獲市、區級獎勵。輔導學生參賽15人獲國家級獎勵,12人獲省級獎勵,44人獲市區級獎勵。去年岳陽樓區四、五、六年級語、數、英三門功課期末統考,除了一個年級的一個科目是第二名外,其他的都是全區第一名。這滿滿的收獲凝聚著老師們辛勤的汗水,見證著全體教師的集體智慧。
新課程改革,征途漫漫,迫切需要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然而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項緩慢而艱難的工作,需要學校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創造必要的條件,引導教師們強化責任、善于學習、勇于實踐、經常反思、勤于動筆。只要學校不斷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內驅力,相信令人仰慕的專家型教師會越來越多,相信教育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
參考文獻:
[1]朱迎春.基于有效教學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3.
[2]焦勤.依托技術研修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