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菲
語文與生活,猶如魚與水的關系,失去了生活的源頭活水,語文便走向枯竭與僵化。因此,語文學習必須和學生的生活需要、生活體驗聯系在一起。走向學生的現實生活,走向學生的心靈世界,這是語文教學的必然選擇。
一、讓參與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
老師與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如果課堂教學只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熱情釋放,課堂就沒有了生氣。課堂教學只有做到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這樣教學才能真正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我在教學《香港,璀璨的明珠》這一課時,讓學生當小導游,介紹“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游勝地”和“香港的夜景”。學生小組合作中立即投入學習,讀讀想想,圈圈記記。準備完畢后,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成了他們展示自我的舞臺。這種參與極大地點燃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讓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學習真正的小主人。
二、讓情境激發學生純美的情感
松軟適度的土壤有利于種子的萌發,寬松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教師設置了輕松、活潑、和諧、自然的教學情境,學生才能有多元感悟,說出自已想說的東西。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贊美秋天的現代詩。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先和學生一起描述了秋天的景色。然后告訴他們“同學們,秋天不僅有豐富的色彩,更有美妙動聽的聲音,讓我們閉上眼睛聽聽這首詩,看看你們能聽到些什么?”簡單的過渡語后,我配樂朗讀全詩。朗讀剛剛結束,一雙雙熱情的小手就爭先恐后地舉了起來:
“我聽見了樹葉被風吹過時,發出的刷刷的聲音。"
“我聽見了螞蟻搬食時喊的口號,一、二加油!”
“我來到花園里,似乎聽見了花朵綻開的聲音,是很輕很輕的聲音:砰——”
“我聽見大雁在天空中自由飛翔時翅膀扇動的聲音:呼——呼。”
“我聽見自己在果園里偷吃蘋果時發出的咯吱咯吱的聲音。”
(全班齊笑)
……
稚嫩的話語,靈動的思維,孩子們純真的心靈中聽到的都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教師簡單地設置這一情境,盡然激活了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看到孩子們在一張白紙上畫出的五彩繽紛的圖畫,看到了孩子們純凈美好的心靈世界。正是由于孩子們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一切想象才變得如此美好。
三、用體驗提升生命的價值
在生命的歷程中,學習活動對于學生掌握各種技能、完善人格品質、提升自我價值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一段學習經歷將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方向和生命質量。語文教育的價值在于引領學生體驗情感、積淀文化、儲存智慧,最終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生命。
《一次成功的實驗》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做逃生游戲時,由于小女孩有著先人后己的精神,遇事沉著冷靜,再加上三個人的合作,使實驗得以成功。課堂上,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對話,有當小女孩的,有當教育家的,有當實驗的兩個同伴的……一時間,課堂間激起了一朵又一朵浪花,孩子們個個興奮得小臉漲得通紅,幾組表演下來,學生深切感受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一個人不僅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更要有臨危不亂、沉著冷靜的性格。
在《給予樹》即將結束時,我開展了這樣一個活動。
師:同學們,如果你是文中的人,你想對金吉婭說些什么?
“我是姐姐,我想說:金吉婭,這些棒棒糖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我是媽媽,我想說:真對不起,媽媽錯怪你了,你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我為你而感到驕傲。”
“我是那個被贈禮物的小女孩,我想說:謝謝你,小姐姐,我太高興了。是你讓我多年的愿望得以實現,我也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
孩子們沉浸在文中的角色中,興高采烈地說著、表達著自己的想法,他們在角色體驗中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給予別人快樂,也懂得了“愛”的真正含義。
在新教材中,有許多課文與學生的生活十分貼近,我們在教學時,如果能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讓課文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學生定會像春天里的百花,爭奇斗艷,我們也將會收獲滿園芳香。
參考文獻:
[1]龔新峰.讓語文教學融進生活讓生活改進語文教學[J].快樂閱讀,2011(20).
[2]程大妹.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