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嬌
摘 要:在如今的幼兒啟蒙教學中,兒童游戲在20世紀90年代就受到了啟蒙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而游戲已經成為幼兒園兒童的主要活動形式之一,每一個學前兒童都離不開游戲。兒童的這種自主性游戲對于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有著很大的幫助和好處,幼兒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自主性游戲的構建和優化,并且引導兒童進行自主性游戲,促進自主性游戲和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全面實現自主性對兒童的價值。
關鍵詞:自主性;游戲;兒童;創新意識
幼兒自主性游戲指的是兒童對自身所進行的游戲擁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游戲的進行不是在教師引領支配下進行的,兒童擁有對某些游戲的決定權和參與權。自主性游戲對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有著極大的幫助,起到了極其重要的輔助作用,幼兒對未知的新世界充滿著期待,而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在玩耍中學習成長的,兒童的天性就是在各種游戲中玩耍。所以讓兒童進行一些自主性的游戲對培養幼兒創新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一、兒童自主性游戲和兒童創新意識的特征
“自主性游戲”的主要意義在于自主性,而“自主性”指的是根據自我的想法進行各種行為,能力“自主性”就是在自我引導下進行或者參與的游戲。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伊曼努爾·康德認為,“應該蘊含能夠”,作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理性的人,想要成為一名擁有道德的人,他本身的意識必須能夠很好地做出選擇。統而述之,自主性游戲就是兒童能夠對自己所進行的游戲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和參與權。“創新意識”是一個沒有確切含義而又被人頻繁使用的名詞,而當談到“創新意識”的時候,必須將這個詞匯分為“創新”和“意識”來進行描述。“創新”指的是幼兒自身用所擁有的知識和周邊事物進行創新和改造,創新涵蓋了新穎性、歷史性、差異性。創新的主要動力是創造動機,創造動機就能促進并激勵幼兒進行創造性活動;而創造動機的前提是創造興趣,當幼兒對身邊的游戲感興趣并且不滿足于所進行的游戲時,他們會產生對游戲的興趣,從而促進創造或者改進游戲的動力。“意識”這一詞是誕生時間比較晚的一個名詞,十九世紀末之前,人們普遍使用“靈魂”“心靈”的概念來表示如今的“意識”,而在十九世紀末的時候,德國心理學的泰斗——威廉·馮特第一次使用“意識”一詞來取代這兩個詞語。結合來說“創新意識”就是對周邊所接觸的事物產生創造改進的想法。
二、兒童進行自主性游戲和兒童創新意識的關系
當兒童在進行自主性游戲的時候,他們對游戲規則的理解,和進行游戲的方法都會促進他們對自我主觀看法的提升,從而進一步提高自我的想法,自我意識將會得到提高,當兒童的自我意識得到提升的時候,兒童的創新意識也就相應得到提高。當他們對某些游戲失去興趣時,他們會重新發掘或者改造某一種游戲,體現出兒童的創新意識。由此可以看出自主性游戲是兒童創新意識得到提升的前提,而創新意識同樣也是兒童進行自主性游戲的前提,對于提高兒童的創新意識來說,自主性游戲也是唯一的途徑,所以兒童的自主性游戲與兒童創新意識是相輔相成的。
三、幼師在兒童自主性游戲中的作用
幼師在兒童自主性游戲起到的是引導和輔助作用,在兒童進行自主性游戲時,幼師主要使用語言和行動來指導兒童進行游戲。首先,在兒童進行自主性游戲前,教師可與兒童進行交流,通過交流得知兒童對游戲的構想,從而在兒童進行游戲前,為兒童擬定計劃,準備好相應的材料、時間和場地等。其次,在兒童進行游戲時,幼師必須從旁觀察游戲的進度和發展,并且保護好兒童的人身安全和一些兒童之間意見不合的摩擦和沖突。在觀察的同時,幼師也可以嘗試性地參與兒童的游戲,并通過自身的經驗推動游戲的進度和發展,讓兒童對游戲的創新意識進一步提高。最后,幼師必須給予兒童獎勵和夸獎,讓兒童認為其自主性游戲行為得到幼師的認可和褒獎,從而進一步提高自主性游戲在兒童心中的地位,從而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在褒獎的同時也要提出游戲的不足,從而激發兒童的創新意識,讓兒童進一步精化自主性游戲。當然,幼師在兒童進行自主性游戲的同時除了保護學生的身體不受傷害之外還必須保證兒童所進行的游戲是正確健康的,當兒童做錯誤、危險的游戲時,幼師必須從旁糾正,耐心教導。
孩子的天性是無憂無慮的,兒童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他們的創新意識不完善,有很大的塑造空間。幼教工作人員的責任是十分重要的,給予什么樣的引導和教導決定兒童未來的性格,所以在他們對世界的主觀性和自身的自主性尚未完善的時候,在他們游戲中學習、提升自主能力的時候,幼師要極其耐心地教導并給予足夠的愛心與寬容,因為在孩童時代,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
參考文獻:
[1]李姚.大班幼兒創造性游戲中游逛行為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2]周賽瓊.創造性游戲和幼兒園環境關系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